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
我的福分就是遵守祢的教訓
祢的誡命永做我的家產,因為這是我心中的喜 歡,我若重視祢的每條誡律,我就絕不會蒙羞受辱
祢的言語經過解釋必會發亮光照,連知識淺薄的人也可以通達知曉。
話說:有個非常熱衷打高爾夫球的辣比,就在一個安息日,因技癢忍不住前往球場,當天他若有神助一桿進洞,大呼過癮暢快無比,真想站在山之頂,詔告天下!
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
我的福分就是遵守祢的教訓
祢的誡命永做我的家產,因為這是我心中的喜 歡,我若重視祢的每條誡律,我就絕不會蒙羞受辱
祢的言語經過解釋必會發亮光照,連知識淺薄的人也可以通達知曉。
話說:有個非常熱衷打高爾夫球的辣比,就在一個安息日,因技癢忍不住前往球場,當天他若有神助一桿進洞,大呼過癮暢快無比,真想站在山之頂,詔告天下!
在收看本課程的人當中,可能有的人已經是結婚的人了。今天,別人若問你:『當年你為什麼決定要嫁他或娶她』,你會怎麼回答?
或者,你知道自己的父母親為什麼會結婚嗎?
在天主教會內,每當安排婚禮時,本堂神父有責任引領準新郎新娘,作善度婚姻生活的準備。
有一位神父,當與準新郎、新娘面談時,他都會問:「為什麼你會決定要嫁他或娶她」,而每一次他都會聽到『因為我愛他』或『因為他愛我』這樣類似的答案。
有一次,一位準新娘卻給了神父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這新娘說:我願意嫁給他,因為他想成聖。
在拉丁教會中,除終身執事外,所有聖職人員通常都選自度獨身生活的男信友。
他們願意「為天國」(瑪十九:12)保持獨身,奉召全心為主奉獻自己。因此,獨身是新生活的標記。
來日在天國,全體信友都要度這新生活。所以,以喜樂的心來接受獨身生活的人,必能強有力地宣報天主的國。(1579)
以喜樂的心來接受獨身生活的人,必能強有力地宣報天主的國
聖秩聖事的效果…..
張海宇的一個故事…
民國七十八年,有兩位朋友負責台北總教區第四屆兒童青少年信仰生活營的靈修活動。
其中一位是從小罹患大腦麻痺,一輩子都要以輪椅代步的張海宇。營中,有位「熱心服務的典範」!他就是與張海宇合作的另一位靈修組的負責人。
營中的每一個活動:不論是操場上的升旗典禮、禮堂內的感恩祭、教室裡的道理課、走道上的園遊會,或餐廳裡的饗宴,
與海宇合作的這位伙伴不顧營地各處的台階,都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海宇,隨著營友到處活動。
病人傅油是施給那些忍受嚴重病苦和衰弱的人的聖事,那麼,就更有充分理由施給那些將近「離世的人」,為步入人生旅途的最後階段作準備。
因此,這聖事也曾被稱為「終傅聖事」。
病人傅油聖事使我們完成從受洗就已開始的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的人生旅程。病人傅油聖事,使基督徒整個生命中所接受過的各項傅油得以完成。
聖洗的傅油是我們獲得永生的印証;堅振的傅油則堅強我們,好能在生命中奮鬥;臨終傅油就給我們塵世生命作最後的裝備,好像堅固的堡壘,在我們進入父家前,面對最後搏鬥時,保護我們。
在回歸天父的這一刻所領受的基督聖體聖血,含有特別的意義和重要性。
人在生病時,將體驗到自己的無能、限度和終極。一切疾病都能使我們隱約地看到死亡。
有一位阿婆經常跪在教堂向天主這樣祈禱說:上主阿!我已年老了又有許多疾病,兒媳都不在身邊,我身心非常痛苦,請祢快點把我召回天國去吧!
相信這是許許多多孤獨病苦老人的心聲。
疾病和痛苦往往是人生命所面臨最嚴重的問題。
疾病能使人陷入焦慮不安,甚至有時對天主感到失望和怨忿,但也能藉此反省自我。
天主教教理》 指出四條解釋。第一條講告明的作用,第二條講告明的必要,第三條講教會有關告明的規定,第四條講在告解聖事中告解小罪的好處。
告明的作用
告明,是承認自己所犯的罪過,即使僅就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來說,也是有益。
告明是一種釋放解脫,使人心胸廣大,容易同別人講和。
在告明時,我們正視我們所犯的罪過,接受應負的責任,因此向天主和教會開放, 重新與天主和教會共融,為的給我們自己造成一個新生的機會。
耶穌說了這個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
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
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
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
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裏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
第二個主題 耶穌實質親臨餅酒形下
1、感恩祭是為紀念耶穌:耶穌說:「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
2、「紀念」與「臨在」的意義;通常聖經所指的「紀念」,不只是「往事的回憶」而已;
而更包括宣揚天主為人類完成的奇蹟異事,所以在紀念宣揚中,耶穌就真實地親臨於餅酒的標記中。
所以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一次的犧牲,就萬古常新地,一次又一次地臨在聖體聖事內。
聖體聖事大概可以分為下列四個主題來講
第一個主題 基督愛的標記:麵餅與酒
每天,我們都和別人接觸;與不同的人,我們有不同的交情。
有些,我們說「哦,我知道這一個人!」
有些,我們說:「我認識他!」
十九世紀的教會聖人,聖道明從他小小的年紀起,也顯示了在他內的孝愛之神。
聖道明7歲時開了聖體。初領聖體前,道明寫了四個座右銘;他向天主保證說:
1.只要我能,我要常常舉行和好聖事,並勤領聖體;
2.我要把主日和教會的法定節日奉獻給天主;
3.耶穌和聖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假設你生日那天正巧也是總統獨生子的生日,你想總統會送他兒子什麼禮物?. 身為普通老百姓的你,生日那天,假如收到了總統贈送給他獨生愛子的相同禮物,一棟別墅,或是一部進口跑車,你會有什麼反應?世界上有如此的總統嗎?
當天主的獨生子,誕生在世界上時,天主給了祂的獨生子什麼禮物?
天主給了祂的聖子耶穌7個禮物,而且是最寶貴的禮物。
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十一章說,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他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嫩芽。
依撒意亞把救世主比喻作一個嫩枝,或一個幼芽。這嫩枝或幼芽發自一棵樹的樹幹,或樹根。依撒意亞指明葉瑟是這樹幹或樹根。
看到「領養」這兩個字,你馬上想到的是什麼?
在美國有一對夫婦;他們共有19個孩子。第18個是領養的。
你能想像這對夫婦在生育了17個孩子後,仍願領養第18個孩子的原因嗎?
有一位瑞士 籍的 太太,在自己的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先生又去世後,陸續地領養了5個美國黑人孩子;這5個孩子都是愛滋病的帶原者。
你能想像這位太太領養那五個孩子的原因嗎?
自五旬節聖神降臨那天起,教會舉行並施行聖洗聖事。聖伯多祿向驚愕的群眾講道,宣告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宗2:38)。
宗徒和他們的合作者為所有相信耶穌的人授洗:不論是猶太人、敬畏天主的人或是外邦人。
洗禮常常與信德有著緊密的連繫。聖保祿在斐理伯坐監時,對他的獄警宣告說:「你信主耶穌罷!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聖經接著記載:「獄警立刻領了洗,他的親人也都領了洗」(宗16:31-33)。
按聖保祿所說,信徒藉著洗禮與基督的死亡結合,與基督一同被埋葬,也一同復活。
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祂的死亡。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在家庭中自由的用餐、分享與團聚,大家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帶你進入天父的家庭….
因為藉著聖洗聖事, 我進入了天主的大家庭教會中。
定時聚會參加感恩祭、領受聖體聖事。
藉著聖洗聖事得到一個新名號──聖洗聖名。
自我反省:
有人常問為何在聖堂結婚,還是吵吵鬧鬧困難多多呢?
為何領洗了還是像個外邦人呢?總是告解,老是未改!
就是天天彌撒領聖體,也是舊的那個人!
傅了油,重病痊癒了,但依然故我! 但也聽人說:因為有幸當個教友,常參與彌撒、聆聽聖言、領聖體、
世界各民族在重要的節慶上,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或習俗。
拿我們中國人來說,通常一個家庭是在什麼時候慶祝新生兒的誕生?我們怎麼慶祝?我們為什麼不在嬰兒誕生的當天,或一星期後,而要等到嬰兒滿月時才請親友吃紅蛋,油飯或蛋糕?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通常會贈送什麼禮物給新生兒?這些禮物所象徵的意義是什麼?
一般公司或機關的開幕禮或閉幕禮或週年慶他們為了吸引人氣、買氣,得不斷地求新求變!
在天主教會內,也有許多不同的慶典。各個慶典在信友的信仰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稱這些教會的慶典為禮儀。大家可知各個教會的禮儀主要是在慶祝或聲明什麼?
埃及人相信,每天,太陽從東方的水準線冉冉昇起,
然後搭乘一艘肉眼看不到的聖船,渡過天河到達西方的沙漠,再轉乘另一艘船橫越地府到達東方。
如此日復一日,白天成為生命的象徵,而夜晚則代表死亡。由日出日落所衍生出的生命循環觀使埃及人深信復活之說。
所以在世之時就積極準備來生之事,木乃伊、金字塔及裝飾精美的墳墓都與此種生命觀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在世上追求什麼?
南美洲一對虔誠的教友夫妻,在一次搶匪事件中,喪失了十九歲的唯一獨子。傷痛之餘,兒子的父親決定因政府無力協助羈捕逍遙在外的歹徒,而它遷別處,自力輯兇去。事隔十年,仍無法找到兇手,創痛的記憶揮之不去。就在隔年的聖誕節前一週末正要晚餐時,敲門進來了一位髮散臉瘦憔悴飢渴受寒的年輕人,向這戶人家要口飯充飢解渴。這對夫妻以惻隱之心邀他進入溫暖的屋子,讓這位看似流浪漢的年輕人清洗後共進晚餐。當這位主人在飯前禱,唸完天主經後,喜悅的用餐與他交談。哪知,這位就在眼前的年輕人正巧是當年槍殺其獨子的兇手,一時心裡浮現憤怒念頭,心思交雜,不知如何以對。遂求助於上主,冷靜一下後對他說,原本我想要將你繩之以法,但因為剛才我們一起唸了天主經,我們是主內弟兄,就如同天父寬恕了我,今天我也寬恕你的罪過。這位受感動的年輕人,頓時心愧俯首,以懺悔之心,接受了寬恕。
為了明瞭「我信罪過的赦免」與聖神、與教會、聖洗、及諸聖相通的關聯,讓我們由教會的標準信仰言語談起。
因相同信仰而結合成信友團體的教會,也擁有那宣告教會信念的標準信仰語言。以眾口齊聲宣告這標準的信仰語言,並以行動生活出這標準信仰的條文,是信友合一的具體表達。
瑪利亞仍保持著真實和永久的童貞。因為基督的誕生「並未損害她童貞的完整,反而予以聖化」。教會的禮儀慶祝瑪利亞為「終身童貞」(Aeiparthenos)。
終身童貞這稱號有時引起反駁,乃因聖經曾提及耶穌的兄弟姊妹。教會時常認為這些章節並不指童貞瑪利亞的其他兒子:因為雅各伯和若瑟,「耶穌的兄弟」(瑪13:55),乃是基督的一個門徒瑪利亞的兒子,她就是被強調地稱為「另一個瑪利亞」的那位(瑪28:1)。依照舊約並不罕見的表達方式,兄弟是指耶穌的近親。
耶穌是瑪利亞的獨生子。可是瑪利亞的精神母性卻擴展到祂來拯救的所有的人:「她生了一個兒子,天主使『祂在眾多弟兄中作長子』
他們就是信徒們,瑪利亞以母愛,協助他們誕生和培育的工作
瑪利亞的童貞顯示出天主在降生奧跡中的絕對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