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
1. 我們或許會唸、會背、會唱天主經,但我們祈禱時,是否也和耶穌一樣同心合意向天父祈禱呢?還是依然遲頓心硬呢?
私心私意蠢蠢騷動?求己利己益,求己之虛榮?欲彰顯自己是天之驕子---超越普世眾人?
2. 如何呼求天主呢?取決於和天主的關係,不知你是否確定:
天主 慈悲為懷 (Merciful);超強有力 (Powerful);忠實到底 (Faithful);因此我們發自內心祈禱:
自我反省
1. 我們或許會唸、會背、會唱天主經,但我們祈禱時,是否也和耶穌一樣同心合意向天父祈禱呢?還是依然遲頓心硬呢?
私心私意蠢蠢騷動?求己利己益,求己之虛榮?欲彰顯自己是天之驕子---超越普世眾人?
2. 如何呼求天主呢?取決於和天主的關係,不知你是否確定:
天主 慈悲為懷 (Merciful);超強有力 (Powerful);忠實到底 (Faithful);因此我們發自內心祈禱:
傳說有位新上任的主教,參訪一座安老院。
他心想:大家應該認識他是新主教吧!
所以看到一個老婆婆就問她:「妳知道我是誰嗎?」
老婆婆看了看他,心想:「唉!又是一個忘記自己姓名的失智老人了!」就回答說:「請你自己去問問工作人員吧!」
「喔喔!」新主教頓時暗自好笑,趕緊默唸著「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
祈禱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1. 口禱:雖然門徒們深受耶穌的靜默祈禱吸引,耶穌仍然教了門徒口禱的經文:我們的天父……。口禱是最適合群眾的祈禱方式。
2. 默想:是心靈的探索,為尋求了解基督徒生活的目的與途徑,好能回應天主的愛。我們默想所閱讀的,並將自己與之對照,以汲取上主的愛與真理,並分辨上主的旨意,善度基督徒的生活。
3. 心禱:心禱是尋求「我心愛的那一位」,就是尋求耶穌,並在祂內尋求父。心禱是以耶穌為焦點的信德的凝視、是愛的共融。
祈禱的困難有哪些?
2006年被選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實地走訪這個與世隔絕的群島,想瞭解當地人快樂的秘密。
記者問住在萬那杜的皮耶:「快樂的秘訣是什麼?」
皮耶回答:「不用擔心錢的問題。」記者說同樣問題問英國人,答案大概一樣。唯一的差別是,皮耶根本不需要錢。英國人的定義卻是要賺得夠多,才不必怕沒錢。
BBC記者發現,小島生活似乎不如外人想像的那麼愜意,當地人卻樂天知命。
今天要介紹的是十誡中的最後一誡,第十誡。
「十誡」(Decalogue),其字面的意義是「十句話」在聖山上,天主給自己的子民啟示了這「十句話」。是天主「用手指」寫的。
在出谷紀的背景下,「十句話」都在指出,擺脫了罪惡的奴役之後,度自由生活的條件。
「如果你愛慕你的天主,如果你履行祂的道路,如果你謹守祂的誡命、祂的法令、祂的規定,你必能生活,你必能繁榮。」
在新約的背景下,有人問耶穌:「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
它導向貞潔,並証實貞潔的文雅。羞恥心引領我們對別人的注視與舉止,都符合雙方的尊嚴和人際關係。
羞恥心保護人及人愛情上的奧秘。
在愛情關係上要求忍耐及適度;要求男女之間的相互授與及許以終身的條件得以滿足。
羞恥心也可以說是端莊。它告訴人們對衣著的選擇要保持端莊,不可過於暴露。
羞恥心就是審慎。當有不健康的好奇心出現的危險時,要知所保留或緘默。
出谷紀第二十章第17節說: 「不可貪你近人的房舍。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僕人、婢女、牛驢及你近人的一切」。
瑪竇福音第五章第28節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
第九誡----教人提防貪戀及肉身的貪慾。
在天主頒布給世人的十誡中,違反第九誡,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比違反其他誡命來得嚴重;因為其它罪行如姦淫、偷竊是看得見的,
但是違反第九誡的罪行,如貪戀、貪求,是藏在心中、看不見的。
謊言傷害人對真理(天主),以及對近人間的關係。更是對言語的褻瀆,是對他人的一種真正暴力。
對整個社會而言,謊言是一種不幸;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撕裂社會組織的關係,由此不合而產生一切的壞事。
中國成語的「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大學‧九章),說明了口舌的影響力強大。
聖雅各伯更稱舌頭為「火」:「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他便是個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
試看,我們把嚼環放進馬嘴裡,就可叫牠順服我們,調動牠們的全身……舌頭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肢體,卻能誇大。請看!星星之火,能燃燒著廣大的樹林!舌頭也像似火一般……。
今天要介紹的是十誡中的第八誡:勿妄證。
天主創造萬有,所有的受造物中唯獨人類肖似天主,並領受天主的特別恩賜──說話的能力。
天主賜給人口舌的主要用意是:為使人彼此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人類彼此信任的基礎),並為使人讚頌天主,為真理作證。
藉由語言,人能夠忠實地表達彼此內心的思想、願望、情感等,這是人類彼此信任的基礎,也是互助合作,共同生活的主要條件。
宇宙萬物,都按照天主賜與牠們的能力,彰顯著天主的榮耀。
十誡中的第七誡-不可偷盜。
第七誡常與第十誡-不可貪圖別人的財物一併討論。兩誡的區別,一在行動,一在內心。第七誡的不可偷盜,是禁止採取一切不義手段,攫取他人財物。
第十誡的不可貪圖別人財物,禁止的是一切對人財物的貪念、貪戀之心。
按聖經創世紀記載,天主以六天的時間創造了世界,萬物也在天主的祝福下孳生繁殖,共享一切資源。天主在創造整個世界後,才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了人,並祝福人類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天主賜給人類語言與自由意志,並賦與人類管理萬物之責。
如果把整個世界比喻為一座最華美的大花園,那麼天主就是這座花園的主人/創造者。人類則是受雇來保管這座花園的園丁。人類應當細心照顧,以勞作統治大地,並享受其果實。人類應當細心照顧,以勞作統治大地,並享受其果實。
如何培養貞潔?----人若要作好他內在的「性」〈sexuality〉的整合,
他必須要學習自制〈selfmastery〉,而且是在行使人的自由權中的一種自制。
這種「自制」的學習,會使他成為一個更自由的人;他不會受情慾的控制;他能自制。
受情慾的控制的人,或受外在的脅迫而行事的人,是不自由的;他不快樂。相反的,能自制的人,會以理性處理他的感情和感官上所遇到的貪求;
他能在有意識的自由抉擇下行動;他會以悅服的心行事;他能在貞潔中處理自己的感情生活。
給青少年的忠告---假使你的孩子或一位你關心的少年進入中學了,他是個好奇的孩子,你想和他談一談年輕人在中學階段可能面對的挑戰與誘惑。
你會和他談什麼,或你會給他什麼忠告?
相信十誡----「建立關係」與「愛的盟約」是個不錯的話題。天主不也一樣嗎?天主頒佈十誡,不是為了干涉世人的自主權。
天主頒佈十誡,是為了引領人類與他自己並與其他的人類建立關係。天主知道,當人能建立關係時,就能擁享幸福;
而第六誡更是人與天主、人與人建立關係的最深呼籲;因為第六誡呼籲我們維護每一個人的尊嚴;
將臨圈(環)——聖誕的標記。
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很多有形可見的標記,這些標記都讓我們聯想到一些事物,而產生一種情懷、思念、或嚮往。
換言之,真實的標記能帶領我們從可見的事物,去追求渴慕那不可見的天主。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中,聖誕節有不同的慶祝方法及標記如馬槽、聖誕樹、將臨環等。
在這裡,我們嘗試看看將臨環的起源及其意義。
想想看,如果我們是這麼的珍惜一件沒有生命的東西,那麼我們更應該如何珍惜一位有生命的人?
人的尊貴不是世上任何寶物能相比的,因為人擁有生命。教會向我們指出,人的生命是神聖的,因為人的生命來自天主。
天主──生命的主人
世上每一個人,從他生命的開始到終結,都與創造並賜予他生命的主,保持著特殊的關係。在任何情況下,沒有人能聲稱自己擁有直接毀滅一個無辜者生命的權力。
合法的自衛----生命既然是神聖的,人要保護生命,保護自己的生命,也保護他人的生命。教會向我們指出,愛自己是倫理的基本原則;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生命權是合理的。
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瑪二十二:39〉
第四誡-「孝敬你的父母。」
孝敬父母
天主願意我們在祂以後,孝敬我們的父母,並尊敬那些為了我們的好處而賦予權威的人。
人倫的關係—-愛人,孝敬父母是愛近人如同自己的基礎。
耶穌確實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要歡欣鼓舞; 因為祂為我們贏得了救恩。在主日裡,讓我們接近救恩的泉源,汲取更新並聖化身心靈的恩寵。
讓我們在與上主密切地結合中,開始一星期的第一天。慶祝主的日子和舉行主的感恩祭是整個教會生活的中心。「根據宗徒的傳統,慶祝逾越奧跡的主日,在整個教會內,應奉為當守的主要法定慶節」。主日是一個反省、默靜、文化和深思的時機,這些都有益於內心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成長。
我們須要反省自己的主日生活:
我遵守第三誡嗎?
主日我恭敬天主嗎?
一週的作息時間安排,各項作息時間(包括睡覺、用餐、上班、求學、休閒、靈修以及其他活動時間)
時間的運用
看一看,大家在一星期中,把最多的時間用在哪裡?把最少的時間用在哪裡?你守法嗎?當許多人都不遵守法律時,我們中大多數的人,有時也會跟著不守法!第三誡要守主日為聖日,第三誡是與休閒有關的誡命,是教友應該遵守的教會法律。
遵守第三誡的原由
當照上主,你的天主吩咐的,遵守安息日,奉為聖日。(出20:8;申5:12)
你這一生中,最敬愛的人是誰呢?是你的父母親?是某一位老師?是工作上的主管?還是一位朋友?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敬愛他呢?
也許是他的細心照顧、他的愛心、他的公正無私、他的犧牲奉獻、他的諄諄教導……各種不同的因素,使我們會以具體的行動,表達對他的敬愛。
其實人的良善、公義或聖德皆來自於天主,是祂幫助我們的聖德成長,是祂教導 我們成為良善、公義的人。
天主從一開始就不斷的把自己啟示給人類,讓人能因認識天主的聖善而敬愛祂、效法祂,並回報祂。
因為對人的信任,天主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相信祂的人,天主願意與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誰是你最麻吉的朋友?
是一位正義、忠信、有智慧、有耐心、有愛心、又能聆聽你的朋友嗎?
其實,我們都共同擁有一位具備這樣特質的朋友,他就是「天主」。天主恆常不變、忠信又完全公義,天主是每一個人最誠信的朋友,祂既全能又仁慈,我們可以全心信靠祂。天主希望與人類建立親密的關係。『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拜這些像,也不可敬奉」天主對祂所深愛的在世兒女,第一個召喚和正義的要求,就是要人接納祂、朝拜祂。我們在生命中都體會過天主的愛,這體會讓我們以信德回應天主的愛,並過道德的生活。
人的第一義務=服從信德
我們應該要棄絕一切相反信德的行動,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