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五旬節聖神降臨那天起,教會舉行並施行聖洗聖事。聖伯多祿向驚愕的群眾講道,宣告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2:38)

宗徒和他們的合作者為所有相信耶穌的人授洗:不論是猶太人、敬畏天主的人或是外邦人。

洗禮常常與信德有著緊密的連繫。聖保祿在斐理伯坐監時,對他的獄警宣告說:「你信主耶穌罷!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聖經接著記載:「獄警立刻領了洗,他的親人也都領了洗」(16:31-33)

按聖保祿所說,信徒藉著洗禮與基督的死亡結合,與基督一同被埋葬,也一同復活。

我們受過洗歸於基督耶穌的人,就是受洗歸於祂的死亡。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

接受了洗禮的人,就「穿上了基督」(3:27)。藉著聖神,洗禮是淨化、聖化和使人成義的水洗。

聖洗是一種水洗;在這水洗中,天主聖言,那「不可朽壞的種子」產生祂賦予生命力的效能。聖奧思定在論及洗禮時說:「天主的言語,與物質成分結合,就成為聖事」。

聖洗使人在基督內誕生,獲得新的生命。按照主的旨意,聖洗就如教會一樣,為得救恩是必要的,藉著聖洗引人進入教會。

聖洗特別是「信德的聖事」,因為它是進入信仰生活大門的聖事。

洗禮既然象徵使人從罪惡並從引誘人犯罪的魔鬼手中獲得解放,因此,主禮者向候洗者行驅魔禮,然後給候洗者傅抹候洗聖油或覆手,候洗者也明確表示棄絕魔鬼。

候洗者作好準備可以宣認教會的信仰,然後將透過聖洗「託付」給教會。

主禮藉呼求聖神禱詞,來祝聖洗禮用水。

教會呼求天主,藉祂的聖子,使聖神的德能降臨在這水上,好使接受洗禮的人,能「由水和聖神而生」(3:5)

七件聖事用不同儀式,付給領受各聖事的特殊恩寵,入門聖事-聖洗聖事,付給領洗者重生的特殊恩寵。

聖洗的必要儀式,是把候洗者沒入水中,或在他頭上注水,同時呼號聖三的名字,即「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聖洗的效果,或聖洗的恩寵,是一個極豐富的事實,包括:原罪和一切本罪的赦免,經此誕生而獲得新的生命,成為天父的子女、基督的肢體和聖神的宮殿。

聖洗聖事能赦免原罪,個人的所有罪過和由於罪過而應受的罪罰;藉著聖化的恩寵,使他們分享至聖聖三天主性生命。

聖洗聖事結合於基督和祂的教會之成義的基礎;施予超性德行和聖神的恩惠。領過洗禮的人永遠歸屬於基督,他已被烙印基督那不可泯滅的印記。

受過洗的人與教會──基督的身體──結成一體,並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與君王職。

聖洗在人的靈魂印上不可磨滅的神印。這印號祝聖受過洗的人,去履行基督徒宗教敬禮。由於這神印,聖洗是不可重複領受的。

凡受到恩寵的推動,誠心尋求天主,並努力承行祂的旨意,任何沒有受過洗的人都可領受聖洗聖事。

凡是為了信仰而致命的人,即使未認識教會,雖然未及受洗,也可得救。

嬰兒是生於原罪境地之中,他們有需要從惡的權勢中得到救援,而轉進天主兒女自由的國度裡,所以教會給予嬰孩付洗。

洗禮是天主的恩寵和禮物,不需要先有人的功績。嬰孩在教會的信德內受洗,進入基督徒的生命,可獲得真正的自由。

至於那些未受洗而夭折的嬰孩,教會的禮儀邀請我們信賴天主的仁慈,並為他們的得救而祈禱。

教會向每一個要求領洗的人,要求他對信仰的宣認,如果是成年人,則需他個人親自的表明,如果是嬰孩,則由其父母和教會來代表宣認。

受洗者的代父或代母以及整個教會團體都要負起責任,特別要在信仰的和聖洗聖事聖寵發展的道路上進行陪伴與引導。

聖洗聖事的施行者主要的聖職人員是主教和司鐸。但在必要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給人付洗,然而是要按教會所做的方式去做。

在必要時,任何人都可以施洗,只要他們有意向做教會所做的事,並須注水在候洗者頭上,同時說:「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授洗。」

為得救恩,聖洗聖事為那些已聽過福音宣講,和那些有可能要求這件聖事的人是必要的。

由於耶穌基督是為拯救所有的人而死亡的,凡人們是死於信仰的原因(血的聖洗聖事),

雖沒有認識基督和教會,但却衷心誠意地追尋天主,並勇敢地達成天主旨意的人(渴望洗禮=望洗)都能得救。

在聖洗聖事中所取得的基督徒聖名字是重要的,因為天主以名字認識每一個人,並成為他在教會的唯一獨特性。

藉著聖洗聖事,基督徒在教會內以一位聖人的名字取得自己的聖名,這是提供給受洗者一個聖德的典範,並予以保證在天主台前有人在為他代禱。

一位信友在恭領了這三件聖事:聖洗 堅振 聖體聖事後才成為一個完全的教友,進入了天主王國的門,完全歸屬於天主的大家庭。

七件聖事是耶穌親自建立的聖事,藉著這七件聖事,耶穌取用了世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形的物品與行動,如洗潔、傅油、擘餅、言 ....等,作為天主聖化世人的標記,以及人類向天主表達敬拜與感恩的標記。

洗禮透過與基督的逾越奧跡結合,象徵並實現受洗者死於罪惡,進入至聖聖三的生命。

洗禮以意味深長的方式「三次浸入水中」來完成,教會也可在候洗者頭上三次倒水來施洗。

同時說:「(聖名),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付洗。」

傅聖化聖油。這油加上香料,由主教祝聖,象徵賦予新受洗者天恩聖神。新受洗者已成為基督徒,就是說:受聖神「傅油」的,與基督結成一體,受傅成為司祭、先知 和 君王。

在羅馬禮中,洗禮後的傅油則是預告第二次的傅油:將由主教以聖化聖油所施行的傅油禮,即堅振聖事,此聖事可以說是為「堅定」並完成洗禮的傅油。

白衣,象徵受洗者已「穿上基督」(3:27),與基督一起復活了。

燭光──從復活蠟燭上引燃的,表示基督光照了新受洗者。在基督內,受過洗的人已成為「世界的光」(5:14)

聖事須先以天主聖言和信德作準備,而信德就是對天主聖言的順服。受洗後,信德仍須在他們身上成長。

教會每年在逾越節之夜,重宣聖洗的誓願。受洗前的準備,只是帶領人到達新生命的門檻。洗禮則是基督內新生命的泉源,從它湧出整個基督徒的生命。

「我們眾人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格前12:13)

聖神引導教會「進入一切真理」,聖事是「教會的」,有雙重意義:聖事是「憑教會」和「為教會」而存在的。

聖事是基督建立的聖事,是教會的聖事;是信德的聖事;是救恩的聖事,是永生的聖事。聖事生活的效果既是個人的,又是教會的,聖事強化並表達我們的生活信仰。

 

*本文版權為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仰培育組 的頭像
    信仰培育組

    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