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聖神:聖父和聖子的恩賜
(Lo Spirito, dono del Padre e del Foglio)
只要我們留意一下整部聖經,不難發現聖經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聖神。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聖經第一部書,舊約《創世紀》第一章第二節說:“大地還是混屯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聖經最後一部書《默示錄》第二十二章第十七節說:“聖神和新娘都說:‘你來吧!’。凡聽見的也要說:‘你來吧!’。凡口渴的,請來吧!凡願意的,可白白領取生命的水”。
整個宇宙的歷史,從創造之初到世界末日,都在天主強有力的“氣”的吹拂之下演進。在聖經中,“氣”和“神”是同義詞。天主的氣或天主的神是什麼呢?是天主的愛所發揮出來的無所不能的力量,憑著這個力量天主實現他對世界的種種計畫:他生產一切事物,給以生命,叫某些人作先知,寬恕罪人的罪過,叫死人復活。聖詠說:“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氣,萬象生成”(詠33,6);“你若隱藏你的面容,牠們便要恐懼,你若停止牠們的呼吸,牠們就要死去,就再回到他們所由出的灰土裡去。你一噓氣,萬物創成,你使地面更新復興”(詠104,29-30)。
聖神的作用既然這麼大,為什麼他總是隱藏在基督信徒的內心深處,從不露面呢?他的真正角色身份是什麼?他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耶穌是基督,也就是被聖神所傅油者;他從天父那裡領受聖神,並把所領受的也賜給人。耶穌的使命和聖神的使命彼此分不開,但真正的使命是耶穌公開行使的那個,聖神的使命則不同,那是內在的使命,但並沒有因此而不如耶穌的使命那麼真實。聖保祿宗徒給迦拉達人寫信說:“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的聖神到我們內心喊說:‘阿爸,父啊!’”(迦4,4-6)。
聖神的使命在引導我們與天主共融。因著聖神,天主的愛傾注到我們心中,而且聖父和聖子也居住在我們中間。因著聖神,我們成了基督的弟兄,與他結合成一個身體,分享了他和聖父之間的父子關係,也有能力分擔他對眾人的愛德,同時和基督一起承受天父的光榮。簡而言之,聖父和聖子共同賜給我們的聖神的神恩,使我們進入了天主藉著耶穌基督和人類所訂立的新盟約裡面,享受得救的恩寵。
從方才我們提到的聖保祿宗徒寫給迦拉達人的那段書信,我們看出聖子和聖神的使命故然是平行的,而且聖神與聖父及聖子是密不可分的,但我們不能因此以為聖神僅是一種神性的能力而已,他其實也是有別于聖父和聖子的一個主體位格。聖經其他章節也說聖神自由行動,他渴望,也悲傷,也為世人轉求。因此,除了聖父和聖子外,還有與前兩者相等的聖神,也就是信經上所稱呼的天主第三位。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曾多次向宗徒們談到聖神說:“我也要求父,他必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若14,16-17);“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要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他必要為我作證”(若15,26);“當那位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他不憑自己講論,只把他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他要光榮我,因為他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若16,13-14)。
從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給宗徒們講的話,我們清楚地看到他和聖父一同派遣來的聖神是一位護慰者,一位朋友,是耶穌的門徒和信徒的守護者。這位聖神在五旬節那天降臨到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完成了天主自古向他的選民所許的諾言,也就是實現了以色列選民期待數千年的巴斯卦逾越節奧跡。聖神這最後一次的顯示更清楚的彰顯出他是有別于聖父和聖子的一位。
根據教會的信仰,聖神與聖父和聖子是同一個天主,聖神由聖父和聖子共同發出,但是聖父和聖子並不是聖神的兩個不同的來源,而是同一個,因為聖父是最原始的泉源,聖子則是由聖父而來的。為此,我們說聖神是聖父藉著聖子而發的。這樣的說法與東方教會的觀念完全吻合。關於天主教信仰上極為玄妙的這個問題,教會歷史上曾有多次大公會議深入談論他,最著名的是公元一二七四年的里昂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及一四三九年至一四四二年的佛羅倫薩大公會議。我們當代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頒佈的《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第二節也說:“聖父為無始之始,聖子由他而生,聖神藉聖子由他而發”。正因為聖神是由聖父所發,所以也可以說是由天父的兒子所發,甚至由聖子所生。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寫了不少通諭,其中有三道通諭分別論述聖父、聖子和聖神。關於聖神的那道通諭名叫《他是主及賦予生命者》。在這道通諭中,教宗稱聖神是“愛的那一位”,“恩賜的那一位” 。換句話說,聖神是聖父所賜給的、並由聖子所接納的愛;這個愛是無限的活力和相處在一起的一種美,因此,賜給者與接受者彼此生活在對方內。第八世紀希臘教會著名教父若望·達馬塞諾說:“聖言說話時,就是聖父在吹氣”(Esposizione della fede ortodossa,1,8,12)。我們可以說聖父生聖子,並藉著聖神把聖子引向他;而聖子則在聖神內積極活躍地回歸到聖父那裡。
在這樣一個愛的恩賜中,我們看到了天主賜給他所創造的人的恩典的最高動機,這些恩典就是生命、聖化和光榮。人世間無窮的新事物都從聖神而來,他使一切都走向最後的完美,並在天主聖三中結合為一。聖神是愛的無窮力量,他來自天主,並藉著基督引導一切事物在天主內完成,又使一切歸回到天主那裡。
聖若望宗徒說聖神的“風隨意向哪里吹”(若3,8)。正因為他隨意,所以非常神秘,無法言喻,就如聖經上稱聖神為風、為水、為火、為雲、為傅油一樣,他無所不往,而無往不利。聖神的吹拂就是聖父和聖子的臨在,而且是積極性的臨在,目的在使一切受造物生活,並予以聖化。然而,聖神在教會內格外活躍,在教會內結出的果實也特別豐碩。
一九六八年在瑞典的烏普薩拉舉行了第四屆世界基督教會大會,會中安提約基雅希臘東正教拉塔基雅(Lattaquiè)的總主教依納爵·哈澤姆(Ignatios Hazim)發表了一段極有分量的話說:“沒有聖神,天主便離得很遠,基督則留在過去,福音是死的文字,教會只不過是個單純的組織,權威只是一個名稱,傳教使命流於宣傳,敬禮成了回憶,基督信徒的行為無非是奴隸的道德觀。…然而,在聖神內,宇宙被提升起來,在天國誕生時呻吟;人與肉欲對抗;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臨在;福音是生命的威力;教會是天主聖三共融的標記;權威是使人獲得自由的服務;傳教使命是聖神降臨;禮儀是紀念,也是未來的提前;人的行動成了天主的行動”。依納爵·哈澤姆總主教這段話非常深刻又貼切地描寫了天主聖神角色,有了聖神,我們的信仰整個改觀,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希望,世界宇宙的存在有了完整的意義。
(2825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