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耶穌受洗與曠野中的試探

 

Il battesimo di Gesù e la tentazione nel deserto

 

 

         耶穌宣講天國的福音不只是用言語教導,也配以自己的行為舉止,以達到言行一致的效果。他在教導人的時候,也同時從事與天國有關的工作,叫人知道他在進行言教;他在從事這些工作的時候,也教導人,叫人看出他是在進行身教。天主聖父一直是以聖神的德能,藉著耶穌基督的言行在施展作為。有一次有人給耶穌帶來一個又瞎又啞的附魔的人,耶穌治好了他,以致能說能看。眾人都覺得奇怪,耶穌告訴他們說:“如果我仰仗天主的神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經來到你們中間了”(瑪12,28)。又有一次,耶穌向他的門徒們說:“你們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在作他自己的事業”(若14,10)。

 

 

         耶穌的言教和身教實在是構成他降生為人的使命的全部,他的使命就是為人服務,並為世人奉獻出自己。只有藉著奉獻他自己,耶穌才彰現他的容貌、他的光榮、他的王國。

 

 

         《宗徒大事錄》第十章三十八節有這麼一段話說:“天主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的耶穌,使他巡行各處,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這段話是聖伯多祿宗徒在一個名叫科爾乃略的人家中說的。這個人是羅馬帝國駐紮在凱撒勒雅境內的軍隊的百夫長,他請伯多祿到他家裏講道。伯多祿宗徒的話雖然極為簡短,卻把耶穌生前三年傳教生活的內容扼要地說了出來。這段話沒有提到耶穌的講道,只提到他的所作所為。就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叫人看到天國已經來到人間。耶穌的什麼作為讓人看出天國已經來到人間呢?他巡行各地,用天主以聖神的德能傅給他的良善的力量,行奇跡,為人驅魔,治好各種患病的人,使罪人悔改。謙虛期待天國來臨的人看到這一切,便信從了耶穌和他所宣講有關天國的一切。

 

 

         不過,耶穌在行這些顯示天國已經來到人間的奇跡之前,或者更好說耶穌在開始傳教之前,先作了兩件重要的事,第一件是在約旦河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禮,第二件是領受洗禮之後,便退隱到曠野,守齋四十晝夜,專心祈禱。

 

 

         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事,四部福音都有記載,而且都顯得有些尷尬,因為一方面身為天主的耶穌夾在人群中,像所有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一樣,等候若翰給他傅洗,但若翰認出耶穌是誰,因此不敢給他傅洗;另一方面耶穌又要若翰不動聲色,行禮如儀,照給一般人傅洗一樣也給他傅洗。若翰的猶豫和懷疑沒有錯,果然在耶穌接受洗禮後,天上立刻出現奇跡,天主聖神藉著鴿子的形象降落在耶穌頭頂上,同時又有聲音從天上傳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參3,13-17;1,9-11;32121;若1,31-34)。耶穌固然是天主聖父和天主聖神共同宣認的天主聖子,可是他無限崇高的天主性不但沒有使他與塵世的罪人隔絕,而且還使他和承認自己為罪人的人參雜在一起,足見天主接近心地謙虛、認為自己極待救贖的人。天父把拯救人類的使命託付給聖子耶穌基督,並把聖神的德能通傳給他,使他得以實踐救贖的使命。

 

 

         耶穌是在他之前七百多年的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是上主忠實的僕人,他把世人的罪過都肩負在自己身上,為引導他們重新和天主共融。耶穌就是在公開傳教生活和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以接納罪人的胸懷態度來啟示天國的本質,叫人認識天主仁慈的真面貌。耶穌在約旦河接受若翰以水的洗禮,幾乎是他三年後以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所傾流的血來洗禮的先兆。聖保祿宗徒告訴羅馬人說:“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受過洗歸於耶穌基督的人,就是受洗歸於他的死亡嗎?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他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6,3-4)。

 

 

         關於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後便在聖神指引下,前往曠野守齋祈禱,接受魔鬼的試探的事蹟,四部福音中除了若望福音外,其他三部都記載了。這個事蹟再次彰現天國和耶穌默西亞的使命的性質。耶穌還沒有到曠野之前,撒殫魔鬼早已在那裏等候他了。若望宗徒稱撒殫魔鬼是“這個世界的元首”(若12,31),這個黑暗勢力的首領給耶穌設計了一套在現世取得光榮凱旋的策略,企圖引誘耶穌行一些驚天動地、駭人聽聞的奇跡,以獲得塵世的光榮富貴和權勢,進而搖身一變成為以色列的君王和救主,領導民眾抗拒羅馬帝國,恢復以色列的政治獨立和昔日的光榮。

 

 

         這樣的政治願景一直是許多世紀以來積弱不振的以色列人民的願望,他們心目中天主給他們許下的救主應該是這樣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們希望如此。這純粹是世俗的“默西亞主義思想”(messianismo)。魔鬼在曠野中引誘已經有四十晝夜之久守齋的耶穌把石頭變為麫包來充饑,唆使耶穌從山頂上縱身跳下,因為天主聖父必定會叫天使急速前來營救,免得他跌得粉身碎骨,最後就是把天下的榮華富貴展示給耶穌看,只要耶穌向魔鬼跪下,俯首稱臣,眼前的一切都將是他的。

 

 

         這三個試探中的前兩個是在引誘耶穌展示自己的天主性神能,滿足個人的驕傲感。第三個則是魔鬼顯示他那一套本事,以冒充世界主人的姿態出現在天主子耶穌面前,與耶穌較量一番。如果耶穌屈服,則耶穌不是天主,算不了什麼,世界仍然由魔鬼統治。豈知耶穌斬釘斷鐵,三退魔鬼的試探,不接受塵世中輕易得到、轉眼即逝的物質財富地位,因為人生第一要事是“應該先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瑪6,33),而不是以行驚人的奇跡來迎合廣大群眾的喜愛,贏取社會大眾的喝彩和支持。人不可以利用天主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需要,以達到自己的野心。人的真正得救在於內心獲得自由,而不是外表的權勢財富。耶穌作為天主子的身份不表現在他擁有什麼,不表現在展示他的神能、威力和權勢,而在於完全順從天主的聖意,謙虛地為人類服務,為世人奉獻自己,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的作為實在是反潮流而行,魔鬼給他提的建議其實也就是他那個時代的環境所尋求期待的,也是任何時代的人都自然渴望的事。然而耶穌宣講的天國不是如此,他的天國用世俗人的眼睛看來是軟弱無力的,可是就如聖保祿宗徒給格林多人說的:“天主的懦弱總比人的堅強”(格前1,25)。

 

 

         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是他公開傳教生活的開端,他在受洗後開始出外傳教之前,先到曠野祈禱守齋四十天,魔鬼就在他筋疲力盡的時候來試探他。這些試探是真實的,就像我們每個人一生中受到的種種誘惑一樣,希伯來書第四章十五節提到耶穌說:“他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只是沒有罪過而已”。其實,耶穌不僅在開始傳教之初受到魔鬼試探誘惑,在往後的日子中更受到魔鬼嚴厲的試探,例如他受難之前在山園中祈禱的時候,憂悶恐懼到極點,甚至祈求天父免去他的苦難(瑪26,39;穀14,36;22,41);還有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一些路過的人、司祭長、經師、甚至和他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一個人,都譏笑他,說他救了別人,反而救不了自己,而且刺激慫恿他從十字架上下來(瑪27,39-47;15,29-35;23,33-39)。這也是魔鬼的陰險試探和誘惑,企圖叫耶穌在蒙受最大屈辱的時候,發顯自己的神性威能,不使他身為天主的尊嚴受到絲毫損傷。

 

         然而,魔鬼和世俗人的計畫並不是天主的計畫,他們的想法與天主的相去甚遠,魔鬼設法誘發耶穌人性的弱點,使他的作為遠離天主的計畫。但是耶穌一開始非但以言,更以實際的行動推翻魔鬼的詭計。耶穌毫不遲疑的把自己交付給天主聖意的安排,他不斷地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天主的計畫,他靠聖神的力量,以謙卑服從至死,甚至以心甘情願接受最恥辱的生命下場,死在十字架上的方式,來戰勝撒殫魔鬼的意圖。這是肉性的人絕對意想不到的結局,甚至成了世人的絆腳石,但卻是天主的智慧。

 

         耶穌基督參雜在懺悔的人群中,以罪人的身份在約旦河請求洗者若翰給他傅洗,然後便前往曠野守齋祈禱四十晝夜,最後接受魔鬼試探,揭穿魔鬼的詭計,並予以遏退。這是耶穌在宣講天國之前,除了言教之外所做的具體身教,這也讓我們看到人不是毫無準備,憑空就可以隨便接受天國來到的恩典。

 

3422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