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你們要這樣祈禱(瑪6,9

Pregate cosi

 

         耶穌教導信從他的人要相親相愛,如同他愛了他們一樣(若13,34),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父親,就是天主。如果信從耶穌的人都彼此相親相愛,他們便如同兄弟姐妹一樣。人既然成了天父的子女,應該怎樣度這種父子關係的生活呢?難道就如耶穌所教導的,要順從天父的旨意,要熱心工作,要關心他人如同良善的撒瑪黎雅人所作的一樣,這就夠了嗎?或者也需要與天主在祈禱中對話呢?

 

         我們可以用耶穌的表樣來回答這個問題。耶穌生前一直很熱心地祈禱,並參與以色列人的宗教禮儀。他在公開場合呼求天父,也私下退隱到曠野或山中長時間祈禱。瑪竇福音第十一章記載耶穌公開祈禱說:“就在那時候,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瑪11,25-27)。若望福音第十一章也記載耶穌當眾祈禱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俯聽了我。我本來知道你常常俯聽我,但是,我說這話是為了四周站立的群眾,好叫他們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1,41-42)。

 

         耶穌到處宣講天國的福音的時候,固然經常當眾祈禱。但是在他宣講累了,行走疲憊了,便在晚間或清晨自己單獨一個人、或者帶領著門徒到安靜的地方,如山上或曠野,靜靜地祈禱,而且一祈禱就是好幾個小時。馬爾谷福音第一章記載耶穌周逰加里肋亞,宣講福音時說:“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他”(穀1,35-36)。同一部福音第六章也說:“耶穌即刻催迫門徒們上船,先到那邊貝特塞達去,這期間他遣散了群眾。耶穌辭別了群眾之後,便往山上祈禱去了”(穀6,45-46)。路加福音第五章也記載:“耶穌的名聲更傳揚開了,遂有許多人齊集來聽教,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耶穌卻退入荒野中去祈禱”(路5,15-16)。

 

         耶穌的祈禱方式是以兒子的心情面對著天主聖父,父子兩人彼此交融,因為只有耶穌徹底認識天父,也只有天父徹底認識他的聖子耶穌基督,而且他們之間的祈禱對話是充滿著聖神的喜樂的。路加福音第十章記載:“就在那時刻,耶穌因著聖神而歡欣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路10,21)。

 

         耶穌馬不停蹄,到處宣講天國的福音,沒有固定的居所;他說天上的飛鳥有巢,狐狸有洞穴,可是他連枕首的地方都沒有。至於吃什麼,喝什麼,他從來不操心。他可以和三教九流的人在一起,有富貴的人家,有升斗小民,也有稅吏和娼妓,誰請他吃飯,他就吃,沒有人請客,他就和門徒們在湖裏捕魚充饑,吃了一頓不知有下一頓。從人性上來說,耶穌一定非常疲乏,但是他的心思力量從哪里來?沒有別處,只有從他和天父的交談和祈禱中得到,而且每在關鍵的時刻,他都特別埋在祈禱中,例如在約旦河受洗,開始出外傳教的時刻(路3,22);在揀選十二位宗徒的時刻(路6,12);伯多祿宗徒明認他是默西亞的時刻(路9,18-22);以及在大伯爾山顯聖容的時刻(路9,28-29);還有在他即將受難的時刻,更在山園中徹夜祈禱。

 

         耶穌以言以行作表樣,讓人看到他如何懷著赤子之心向天父祈禱。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會祈禱,他們以為嘮嘮叨叨,說一大堆話,便可以邀得天主垂允,其實不然,因為嘮嘮叨叨說一大堆話,像外邦人一樣,這樣的祈禱沒有用,因為人在祈求之前,天父早已經知道他需要什麼。耶穌甚至應門徒們要求,特別教他們這樣祈禱說:“我們在天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同在天上一樣!我們的日用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兇惡”(參見瑪6,9-13;11,1-4)。耶穌教導的這個祈禱就是我們天天頌念的《天主經》。

 

         這是一種嶄新的祈禱內容和態度,表達祈禱的人與天主的新的共融關係,這個關係標示出身為天主的子女的真正身份。在四部福音裏面有兩部福音提到耶穌教導的這個祈禱;一部是瑪竇福音,另一部是路加福音。瑪竇福音的這篇祈禱內容包含向天父提出七個祈求,路加福音寫得比瑪竇福音早,內容只有五個祈求。不論是七個或是五個祈求,事實上歸納起來只祈求一件事,而且是唯一真正必要的事,那就是讓天主的國早日降臨我們心中,降臨在世界上。

 

         從耶穌教導的祈禱,我們可以看出祈禱的人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向天主說話,與天主共融。耶穌叫人稱天主為父親,足見向天主祈禱的人應該以赤子之心與天主交談。子女向天父祈禱,不以自己的意願為意願,而是把天主的聖意、把天主的計畫當作自己的意願和計畫來祈禱,並設法努力實踐天主的聖意,只希望天主的計畫早日完成。我們之所以應該對天主抱著赤子信賴的心情,因為天主遠遠超越現世生育我們的父親,他完全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完全知道什麼對我們有益,什麼對我們有害,連生養我們的父母親也依賴天主而生活。耶穌告訴聽他講道的人要先尋求天主的國和他的義德,其他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而然會加給他們的。一個全心全意生活在天主內的人,天主自會照顧他的一切,不必他自己煩惱該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參見瑪6,25-33)。

 

         從我們頌念的《天主經》,我們看到祈禱的人是處在完全信賴天主的心情之中,也因此,他的內心非常謙虛平和,他知道天主給他的不是任何人能夠給的,他期待於天主的是非人的力量所能設計、所能征服、所能獲得到的救援。我們專心用天主經祈禱,自然會感受到自己是天主的子女,而這個祈禱也會激勵我們善度天主的子女的生活。

 

2388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