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在俗教友

I fedeli laici

 

         教會是天國臨在世界上有力的標記,天國在耶穌降生為人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世界。當耶穌三十歲開始出外傳教的時候,他更以言以行證明天國已降臨人間。耶穌升天後十天,天主派遣聖神降臨在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耶穌創立的教會於是正式誕生,公開出現在世人眼前。當時宗徒們也憑著聖神賜給的能力到處顯奇跡,繼續為他們的老師耶穌證明天國臨在的事實。因此,教會成了顯示天主的國就在我們中間的最好標記。天國的臨在就是世界得救的開始。

 

         教會的使命包括按照福音的教導,使人世間的種種現實事物,諸如家庭、工作、文化和社會等等,都恢復原有的秩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參見梵二大公會議《教友傳教法令》5)。教會這項重大的使命尤其有賴於在俗信友來推行和實踐。當然,任何基督信徒都脫離不了人間煙火,然而“在俗”的特性更是非普通信友莫屬,他們有義務建設一個相稱於人性尊嚴的世界。至於教會的神職人員和修會人士,他們也有義務關心現實世界的生活,尤其以祈禱、引導和規勸來幫助世界的改善。

 

         耶穌在世的時候,曾在納匝肋小鄉村度過二十幾年的世俗生活,他和母親瑪利亞及養父聖若瑟過著家庭的生活,也從事木匠的工作,和左鄰右舍的人及地方居民打交道。及至三十歲開始出外傳教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他們信從耶穌,是耶穌的門徒,但是他們並沒有整天跟隨耶穌在外直接從事傳播福音的工作,他們仍然留在家庭裡面,過著家庭生活,從事一向的工作。這些人便是我們今天所稱呼的在俗教友。有一次,耶穌在革拉撒地方治好一個附魔的人,這個人要求耶穌讓他跟隨,耶穌沒有同意,卻給他說:“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裡,給他們傳遞上主為你作了何等的大事,怎樣憐憫了你”(谷5,19)。

 

         根據耶穌帶來的新教導,守貞與結婚,放棄世俗的財富與正確地使用世上的財富,這是兩種嶄新的成聖的生活方式,是耶穌建立的天國給我們開闢的兩條進入這個國度的新途徑。或者更好說這是耶穌的福音教導世人善度真福生活的兩個方式。

 

         所以,度家庭生活、從事社會各種行業的人,他們必須藉著善於利用他們的生活環境來成聖。這樣的社會生活環境一樣可以成為他們專心致力為天國而生活和從事傳播福音使命的場所。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第31節說:“教友的本有使命是要按照天主的計畫來處理和安排現世的事務,藉以尋求天國”。由此可見現世的生活狀況、條件和環境,對一位在俗教友來說,並不是他內在信仰生活之外一個不足以重視的框框而已,而是一個必須在耶穌基督內賦予完美的意義,使之納入教會和教會的使命內的實體,以便一方面接納天主的愛,一方面也為這個愛作證。

 

         在俗教友的聖德是藉著祈禱、聆聽天主的聖言、參與和領受聖事這些途徑來培養的,一如教會神職人員和修會人士一樣。但是在俗教友更藉著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事務,如熱愛家庭、忠於自己的職業工作、關心朋友、建立和諧與公正的社和和人際關係、分擔教會的使命工作等活動,來聖化自己和他周遭的社會。

 

         身為在俗教友的人,因著所領受的聖洗和堅振聖事,他們在世人面前還有另外一層使命,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指出:“教友們藉著聖洗聖事加入教會重生為天主的兒女,應該在世人面前宣示他們經教會的手,由天主所承受的信仰。又因著堅振聖事,他們與教會更密切地連接起來,享受聖事的特別鼓勵。他們既然身為基督的真實證人,更有義務以言以行去宣揚和保衛信仰”(憲章11);“這樣的宣講福音含有一種特徵與非常的效力,因為它是在世俗平凡的環境中完成的”(憲章35)。

 

         大公會議雖然這麼強調在俗教友的身份和使命,但是在教友中,即使是信守教會規律的人,也常有一種錯誤的偏見,以為信仰是純屬私人生活層面的事,甚至是個人的事,不必、也不應該在社會公眾生活中表現出來。其實,一個人領了聖洗,他就承受傳播福音的使命,一個人認識並接受福音,他就無法把這個喜訊埋在自己心中享受,因為福音具有感染和提升每個人的力量,非要領受它的人也把這個喜訊傳遞給別人不可,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人接受福音,他便感到更大的喜樂,理由是社會團體如果更重視、更接納正義、良善、誠實的價值,也就是說更走向天國的道路,則個人也生活得更幸福。

 

         為此,每位基督信徒必須使自己的傳教意識成熟,瞭解使徒的使命工作不僅在於以生活作證,更在於設法以言語來向非基督信徒宣講基督,使他們也接受基督和他的福音,同時也向基督信徒宣講基督和福音,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基督,堅信基督,熱心善度信仰的生活。

 

         最基本的使徒工作是發自個人內心的自然流露,這樣的工作最細膩,也最持久,一般都是在家庭、親友、同事和志趣相投的人之間進行的。除了個人的使徒工作之外,信友家庭的使徒工作也非常有效和有價值。信友家庭建立在婚姻聖事的基礎上,它有義務成為教會活生生的肖像,是傳播福音決好的主體,它能夠以最適當和最原始的方式顯示基督的臨在和基督的愛德。這種顯示的方式可以是日常的生活,也可以是在教會或社會發起的活動上。

 

         對很多在俗教友來說,參與教會傳教的使命也能夠以團體組織的形式來表現,因為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聖洗聖事所賦予的權利,這種權利必須在尊重教會的規則下來行使。這些團體組織之中,最普遍的例子是公教進行會,這是在俗教友執行他們身為教友的職責的特有方式,他們與教會的牧人有著直接和密切的合作關係。

 

         無論如何,每位在俗教友都應該積極參與他們所屬的教會團體的生活,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肩負教會內的某些職務,也加入牧靈組織。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強調說:“教會牧人應該承認並促進教友在教會中的地位與責任;欣然徵詢教友們的明智意見,以信任的心情授給教友們職務,使之為教會服務;讓教友們有行動的自由與範圍,甚至鼓勵他們自動自發地創造事業”(憲章37)。

 

         教會當然希望有更多的在各方面具備良好條件的在俗教友積極參與教會的使命活動。然而,現實世界更是在俗教友發揮他們的功能的良好場所,先教宗保祿六世在他所發表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中指著在俗教友的使命說:“他們宣講福音活動的範圍是政治、社會及經濟的廣闊和複雜的世界,也是文化、科學、藝術、國際生活及大眾傳播媒體的世界。其中還包括其他易於接受福音的事實,諸如人的愛、家庭、兒童、青年教育、職業工作、以及痛苦。受福音啟示的在俗教友越重視這種事,清楚地加入其中,有能力解決問題,曉得他們應儘量執行他們經常被隠埋和抹殺的基督信徒的能力,這些事實就越能有助於建設天主的國,使人在耶穌基督內得救”(勸諭70)。

 

         在俗信友如果在家庭中,在職業工作中,在文化、社會和政治上忠於福音的訓導,他們就是在心靈上崇敬天主,並顯示天主的國已經臨在世界上。藉著在俗教友的貢獻,天主的城已經在人類的城市中成長,並照耀和改變人類的城市。

2854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