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分離的基督信徒與大公合一運動
(Cristiani divisi ed ecumenismo)
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由宗徒傳下來的。這個教會雖然是唯一的,但也因著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心理和生活經驗,而會產生多種表達基督信仰的特點和方式。雖然如此,有些差異則是與教會信仰的一致性不能相容的,這些差異觸及信仰的真理,違反教會聖統的共融。
教會至今約兩千年的歷史中,曾發生過多次嚴重得幾乎難以彌縫的裂痕,其中有些裂痕早已經不復存在,或者不再有影響力,有些則延續到今天,為教會的合一造成很多很大的困擾。舉幾個最重大的例子:教會初期持極端態度的猶太基督信徒,第二第三世紀的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o),第四世紀的亞略主義(arianesimo),第三第四世紀的摩尼教(manicheismo),第四第五世紀的白拉奇主義(pelagianesimo),聶斯多利主義(nestorianèsmo),基督一性論(monofisismo),東正教破壞聖像運動(iconoclasta),東方教會與羅馬的分離,十三世紀法國南部的阿爾比教派(albigesi),西方教會誓反教的分裂(protestantesimo),英國聖公會的誕生,揚森教派(giansenismo),老派天主教(veterocattolici),以及近來的勒菲弗(Lefebvre)的信徒等等的。這些在歷史上與羅馬天主教分離、分裂、甚至決裂的基督信仰團體,到目前仍然存在的最重要者是東正教、英國聖公會以及誓反教各宗派。
導致教會分裂的責任不容易明確分辨,一般來說這樣的責任不會全歸於一方。通常是造成分裂事件的第一代分道揚鑣,並把這樣的事實傳遞給後代的人接受。分裂的原因總是很複雜的,但不全是來自宗教信仰因素。當不幸的事件發生時,嚴重的會激起雙方的尖銳爭論,甚至引爆戰事。無論如何,這些大大小小的分離分裂總是很悲哀的,深深傷害了真正基督信徒的良知,因為基督信徒的彼此分裂相反他們分享天主聖三的共融,損害了基督福音的可信性,使福音所宣講的天國成為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阻礙了向非基督信仰的人士傳揚福音的工作,給世人到來了混亂和壞表樣,致使許多人對宗教信仰抱著冷漠的態度,把宗教信仰排拒在社會文化生活邊緣。今天,由於人類彼此依存的程度大為提升,所以教會分裂的嚴重性變得更為明顯凸出,因此信仰基督的各個教會團體迫切需要修和,互相關懷與合作。
歷史上每當教會內部發生爭執分裂事件時,應運而生的總是合一運動。這真是天主聖意的安排,在聖神的推動下,基督信徒的良知促使他們尋找重歸一牧一棧、彼此修和的途徑。上個世紀,1948年,誓反教各宗派在瑞士成立了世界基督教理事會,先在這些教派團體之間尋求合一的途徑。1962年至1965年,羅馬天主教又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確立促進基督信徒合一的大方向,並在聖座內部設立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肩負推動合一的重任。
東正教、誓反教各派以及羅馬天主教對基督信徒至今仍然處在分裂的的現象都感到非常遺憾,他們特別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使他們之間仍然保持一致的事物上,立意尋求彼此有形可見的合一,在共同宣認的價值上互相合作,增進人性的整體發展,同時加緊恒心祈禱,祈求上主賜給合一的恩典。
事實上,全球的基督信徒雖然分離,但沒有完全地分裂,他們之間仍然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共融,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完美的共融。他們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相同點,而不是相異點,也就是彼此相同的遠比彼此相異的更為重要。這些相同點就是他們都受到同樣唯一的聖神的領導,有相同的聖洗,在許多信仰的基本真理上大家一致。談到彼此的相似,應該以東正教與天主教在各方面最為接近,因為東正教看守著神學、神修和禮儀上的光榮傳統遺產,珍存著聖秩、聖體聖事和其他所有的聖事,對天主之母瑪利亞也非常孝愛。
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東正教與天主教之間尚存的歧見。天主願意的是基督信徒彼此完美、有形可見的具體合一,這樣的合一才是天主重新聚集全人類的有效標記,才合乎他的預言。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曾為信徒的合一祈禱,所以我們必須努力走皈依的道路,也要懷著痛悔的心情尋求天主的聖意,回到教會原始的面貌,重建教會的合一。1964年保祿六世教宗和君士坦丁堡東正教領袖阿特納格拉(Atenagora)宗主教在耶路撒冷的相會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徵兆。
所以,我們應該敞開自己的心胸,接納宗徒們傳遞下來的所有啟示的精華,那些外交上的妥協毫無意義,因為真正的合一只有在真理中才能得到。我們必須在個別教會傳統中理出那些真正有益於未來的前瞻性看法,因為各方面都有一些實在有助於在基督內共同走向圓滿合一的因素。比方說天主教有歷史和團體的意識;東正教則特別重視人死後的復活,重視來世的觀念,也強調聖神的角色;誓反教則非常推崇天主聖言在靈魂得救上的關鍵地位。換句話說,每個教會團體都有自己必須解開的局限,天主教也是如此。當然,天主教在信仰上從未錯誤過,也絕對不會錯誤,這是耶穌基督親自許下的,他是他所創立的、由宗徒傳下來的唯一教會的唯一保證者。天主教本質上具有教會有形可見的圓滿合一的要素,握有靈魂得救、進入永生的各種必要途徑和工具。雖然如此,天主教會仍然必須不斷在習俗上、在紀律上、在解釋教義上更新自己。
數十年來,全球基督信徒每年在元月十八至二十五日這個星期舉行合一祈禱周。這個行動提醒我們在尋求基督信徒的合一這條路上,最重要的是祈禱,而且是謙虛懺悔的祈禱,因為合一完全是來自天主的恩賜,沒有天主的首肯,人的任何行動都不會有成效。我們誠心祈禱,所求的是讓上主親自來實現他所要的合一,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都悉聽天主尊便。梵二大公會議《大公主義法令》說:“內心的皈依,生活的聖善,再配合上為基督信徒合一的公私祈禱,應該視為整個大公主義的靈魂,也可以稱為精神的大公主義”(大公主義法令8)。
基督信徒的分離分裂早在初世紀便出現,歷代中又斷斷續續地發生,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十一世紀中葉的君士坦丁堡東方教會與羅馬的決裂,以及十六世紀初年西方教會內部的宗教改革運動所導致的誓反教分離現象。這兩者至今仍未與羅馬天主教完全修和。數百年、甚至將近一千年的分道揚鑣,當然不能奢想在短暫的努力中便要鏟平歷史中遺留下來的種種障礙。
為能克服人性上的困難,天主教會首先鼓勵和推動各教會團體之間的認識。有了認識,才能夠建立互信。有了互信,才能合作。各方可以在基督信仰共同宣認的倫理道德問題上、在社會正義問題上、在慈善愛德工作上、在人性尊嚴上、在環保衛生上、彼此攜手合作,共同提升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然後,在教義的分歧上和聖事上逐漸尋求共識,或發表共同聲明,一步一步克服歷史累積下來的障礙。
基督信徒合一的路是漫長的,無法一蹴而就,在人這方面只有熱心祈禱,求天主早日使他的計畫實現。
(2902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