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門徒團體

 

La comunità dei discepoli

 

         耶穌經由他的誕生和宣講天國的福音,把天國真實地引入人類歷史中。有國家,必須要有國民,因此,耶穌開始聚集天國的子民,就如先知的預言所說的:天國的存在必須從它的子民看出來。

 

 

         被猶太民眾尊稱為“老師”的耶穌看到群眾浪蕩,好像沒有牧人的羊,便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谷6,34)。為了聚集被天主選為救贖工具的以色列子民,耶穌周逰猶太全境,到處宣講天國的福音,並行許多奇跡(參閱瑪4,23;15,24)。很快地,耶穌便聚合了為數相當多的徒弟團體,成為他宣講天國的第一批成果,也是未來基督信徒的代表,更是他傳教,勸人悔改皈依的助手(參閱路10,2)。

 

 

         這些跟從耶穌的人之中,有一部分仍然度著自己原來的生活,住在自己家裏,從事一向的工作行業,過著家庭生活,例如猶太公議會的一位議員社會顯貴阿黎瑪特雅人若瑟,稅吏匝凱,伯達尼的拉匝祿等人。另有一些人則捨棄了自己的家庭、財產、工作、職位,緊身跟隨耶穌,與耶穌形成一個沒有定居、隨遇而安、到處行走講道、宣講天國勸人悔改的小團體,他們天天學習度團體共融的生活。在這個小團體中也有幾位婦女,她們同樣學習並分擔耶穌的使命工作,在經濟上支持耶穌和其他門徒,為他們作一些家務。

 

 

         有一天,耶穌從他身邊這些徒弟中選出了十二位,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天國,耶穌賦給他們驅魔的能力。這十二人分別叫做西滿伯多祿,雅各伯,若望,安德肋,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爾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猶達斯依斯加略。耶穌稱這十二人為宗徒。

 

 

         耶穌知道他的這項挑選非常重要,所以在進行挑選之前,他先上山徹夜祈禱。十二位宗徒是教會的預像,預示教會是個共融的團體,也是負有傳教使命的團體。耶穌這項舉動完全出於他自己的意願(谷3,13),而所選擇的“十二位宗徒”這個數目也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他們象徵以色列民族十二支派,這個民族正是耶穌要聚集的迷失的羊群,他們更象徵整個人類。

 

 

         耶穌派遣十二位宗徒出去傳教的時候,是按照當時的習俗兩個兩個一組,前往城鎮鄉村,以言以行傳教。他們是耶穌正式派遣的人,聽從耶穌的吩咐,傳教不要求任何酬勞賞報,為的是要證明天主對人的愛是白白賜給的。於是,宗徒們便動身前往各處宣講天國的福音,驅逐了許多魔鬼,治好了許多病人,勸勉人悔改皈依。宗徒們出去傳教一陣時日以後便回來,向耶穌報告他們所做所教導的一切,耶穌便向他們說:“你們到荒野的地方休息一下!”(谷6,30-31)。這是耶穌第一次派遣宗徒出外傳教,也是宗徒們首次傳教的經驗。他們足跡所及僅限於以色列境內,卻也是他日耶穌復活升天後,派遣他們前往世界各地傳播天國福音的先聲。

 

 

         耶穌和他所召集的徒弟團體的關係很密切,與生活在他身邊、從事宣講福音和驅魔的十二位宗徒的關係尤其如此。這個團體耶穌視為他的真實家庭,也是天國開始出現的雛型標記。耶穌要求他的這個家庭團體以行愛德,度合乎山中聖訓所揭示的新正義的生活,向世人展示天主的聖德。這個家庭團體要像地上的鹽一樣帶給滋味,也要像山上點亮的城,照耀世界,吸引世界走向它,歸向天主。耶穌在葛發翁城治好百夫長癱瘓的僕人之後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裏一起坐席”(瑪8,11)。耶穌和他的門徒傳教活動的範圍雖然一時僅限於以色列,他甚至故意試一位探客納罕的婦人,不願意為這個婦人的女兒驅魔,他說他只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而被派遣來的(瑪15,24)。耶穌第一次派遣他的十二位宗徒出外傳教時,也囑咐他們不要走外邦人的路,不要進撒瑪黎雅人的城,但要前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群那裏去(瑪10,5-6)。其實,耶穌和他的門徒們宣講天國的對象是整個世界。

 

 

         出乎預料的是耶穌和門徒們經過最初一段很順利的傳教經驗之後,便開始遇到阻礙,而且面對的危機可能越來越大。許多人開始假託種種理由拒絕耶穌邀請赴天國的盛宴,好像與天主共融沒有什麼價值一樣。他們不理會耶穌的規勸責備,甚至不怕耶穌嚴厲的警告。有很多城邑曾看過耶穌行的奇跡異能,但是無動於衷,沒有接受他的福音悔改皈依,重新作人耶穌於是譴責這些城鎮的人說:“苛拉匝因,你是有禍的!貝特塞達,你是有禍的!因為在你們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提洛和漆冬,他們早已身披苦衣,頭上撒灰作補贖了。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還有你,葛發翁,莫非你要被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下到陰府裏,因為在你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索多瑪,它必會存留到今天。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瑪11,20-24)。耶穌在另一處又譴責猶太經師和法利塞人說:“在那日子,尼尼微人將起來審判這一代的人,定他們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納的訓導而悔改了。然而,看,這裏卻有一位大於約納的!南方的女王也將起來審判這一代的人,定他們的罪,因為她遠從地極而來,為聽撒羅滿的智慧。然而,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瑪12,41-42)。

 

 

         隨著時間的過去,耶穌看到群眾對他只是好奇,流於表面,而且頑固不堪,於是便漸漸地退隱到一邊,專心致力培養他的宗徒,準備他們擔當未來必將承受的重任。一時的挫折並沒有影響耶穌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更鼓勵恒心追隨他的少數幾個門徒說:“小小的羊群,你們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耶穌更向他所聚集的團體保證,他們必將固若金湯,因為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他們(參見瑪16,18)。

 

 

         耶穌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所以決意把現世教會的發展和領導交給約納的兒子西滿來統籌他是十二位宗徒之一。耶穌並不是不經意,隨便把他自己的使命託付給西滿這個漁夫老粗就不管了,他在把這項重任委託給西滿的同時,也賦給他非同尋常的特恩,讓他將來能夠獨當一面。有一天耶穌和十二位宗徒在一起的時候他給西滿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磐石”,也就是我們通稱的“伯多祿”。耶穌給西滿改名叫伯多祿(磐石),並不是遊戲,他在全體宗徒面前這樣作乃是一項真實的任命,他要這個宗徒從今以後作其他宗徒的代言人,作未來教會的中流砥柱,作教會永世屹立不搖的基石。耶穌托給伯多祿這項使命的同時,也付給他承擔這項重任所需要的恩寵(參見瑪16,13-19)。

 

 

         從耶穌所召集的、由信徒、門徒和宗徒所組成的團體,我們看到它和天國的來臨關係密切,不能分割。這個團體在耶穌死亡、復活、升天後,發展成為教會。這個教會是人類得救的有形標記和工具,是新人類的胚芽和預言。所以,人不能跟隨基督而不加入教會,因為教會是耶穌基督救贖人類計畫的一部分。跟隨耶穌基督只有在他所創立的教會內才可能。

 

2856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