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你們要成為天父的兒女

Perché siate figli del Padre

 

         耶穌宣講和帶來的天國要使追隨他的人免於世間功名利祿、恐懼和舊約法律文字表面的束縛,以便人人成為手足兄弟,與天主共融,與眾人共融。既然作為耶穌基督的信徒,人人成了手足兄弟,必然會有子女对天上父亲共同態度。追隨耶穌的人既然放下了自己的家庭,就再也沒有照顧日常生活需要的地上父親,有了另外一位父親,就是耶穌的父親。耶穌告訴聽他講話的民眾說:“你們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瑪23,9)。

 

         耶穌的話聽來令人難以接受,怎麼可以放下自己的家庭,不承認、不接受生養自己的父親?當然,耶穌並不是叫人丟棄家庭,否認自己的父親,或不孝順自己的父親。事實上,耶穌從出生到三十歲出外傳教為止,一直留在納匝肋家中勞動工作,幫助扶養自己的父母親。耶穌教導的是在人間地上的家庭和父親只是現世旅途中短暫的家庭和父親,這一切有一天都要過去,人不能只看見眼前的家庭和骨肉親人,而忘記自己還有一個真正、永恆的家庭,有一位真正造生我們的天上父親這個大家庭、這位父親才是我們不忽略或遺忘的那個家和那位父親才是我們永恆的歸宿。

 

         耶穌告訴我們、引介給我們的天父,比我們現世的骨肉父親更關心我們,更有能力照顧我們的需要,因為他是全能的,是絕對慈善的,他比誰都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耶穌叫我們認識的天父使我們可以完全放心地依靠他,聽從他。

 

         耶穌用他當時的語言,阿辣美語,稱天主為“阿爸”(谷14,36),也就是父親的意思。“阿爸”是嬰兒最早會說的兒語,可是一個人即使到了成年,仍然會用同樣的兒語來稱呼自己的父親。這樣的稱呼意味著兒女對父親的信賴和尊敬。然而我們必須瞭解一點,耶穌以人間家庭親情的口吻稱天主為阿爸父親,這在他當時的社會傳統環境中是非同尋常、甚至很大膽、帶有冒險的行為,因為以色列民族不敢直接稱呼天主的名字,更不敢稱他為父親,否則是褻瀆天主的行為。

 

         以色列民族並不是不知道天主是誰,並不是不知道天主如何以慈父的心情對待他們,整部舊約聖經所記載的無非是天主如何以父親的心情在引導照顧他們。歐瑟亞先知書有一段很動人的描寫說:“當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從在埃及時,我就召叫他為我的兒子是我教了厄弗辣因邁步,雙臂抱著他們是我用仁慈的繩索,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對他們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慈親,俯身餵養他們”(歐11,1.3-4)。

 

         我們看到歐瑟亞先知描繪天主以如此這般的慈愛親情對待了以色列子民。雖然這樣,舊約聖經裏面還是側重以超經驗的形容文字來稱呼或描寫天主的種種。例如形容天主為唯一的,永恆的,至聖的,是天地的創造者。亞毛斯先知書說天主“創造了昂星和參星,變昏暗為黎明,使白晝為黑夜,召海水而傾流於地面,他名叫雅威”(亞5,8)。這些名詞或形容詞都是抽象的,不是人用經驗可以體驗出來的。耶穌時代的人甚至儘量避免直呼天主為天主,他們設法以其他的代名詞來稱呼他,例如上面提到的“唯一的”,“永恆的”,“至聖的”,“造物主”等等。

 

         然而,耶穌和他當時以及先前的人不一樣,他敢於直接稱呼宇宙天地的造物主為天主,甚至稱天主為阿爸父親。這是為什麼?因為耶穌對天主有任何人所沒有的獨一無二的經驗;他認識天主,天主也以非常特殊的方式表明他和耶穌彼此絕對深切的認識;耶穌懷著感激的心向天主說話,並表明自己完全順從天父的旨意。在天主面前,耶穌以卑微中最卑微、貧窮中最貧窮的人的態度自居。正因為他從天父那裏領受了天主神性完整的生命,和天主無異,所以他能夠直接向天主講話,並以權威的口吻講論天主的事。瑪竇福音第十一章記載耶穌的話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瑪11,25-27)。

 

         耶穌雖然也教導人們稱呼天主為父,但是他知道他和天主的父子關係是絕無僅有、唯一獨特的,他和天主的父子關係完全不同于世人和天主的父子關係。耶穌和他的門徒談話時,非常清楚地區別他的天父和門徒們的天父。天父只有一位,但是天主之與他不同於天主之與其他整個人類。

 

         不過,耶穌宣講天國的福音的目的是在把天主啟示給世人,讓世人終於知道天主也是他們的父親,因為天主願意如此,願意人人都本著子女的孝心接近他,就像耶穌那麼自由、坦率和信任地與天主來往一樣。聖保祿宗徒向羅馬人說得好:“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怖;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羅8,15)。

 

         耶穌一生不斷地設法以種種方式喚醒人體認天主是他們永恆、真正的父親,而且努力感受到天主慈父的親情。人應該深信自己在永恆之初便為天主所愛;在天主眼中人類不是一大夥蠢動的生物,不是一大堆熙熙攘攘為利往來的無名動物。相反地,天主認識古往今來的每個人,天主知道每個人的名字,他不用“喂”或“號碼”來叫人,而是一個一個呼喚他們的名字,他知道每個人是誰,他知道他是他們的父親;人不是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的來到世界;在漫長的人世旅途中,人從來就未曾孤獨過,即使偶爾、甚至時常覺得自己很孤單,但實際上從未如此,因為天上的父親無時無刻不再他身邊。人儘可以不愛天主,卻不能阻止天主先愛他。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耶穌所說的蕩子的比喻,就是講論天主以慈父的心情疼愛人類最顯明的例子:那個任性的小兒子心血來潮,向老爸討家產,老爸尊重無知的么兒,忍耐地把部分家產分了給他。這個不知好歹的孩子拿到了一大筆錢財,便得意忘形,遠走高飛,自由自在地揮霍,過了一段很愜意的日子。可是揮霍的日子過得很快,沒多久錢財都蝕光了,生活再也不如意,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於是想到父親家裏優裕安適的生活,恨不得立刻拔腿奔回去。他那個老父親從來就沒有一天不站在家門口,引頸盼望這個在外浪蕩的小兒子早日回到他身邊。他的期待沒有落空,日子終於來到,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骨瘦如材的人,從遠處拖著沉重的腳步,有氣無力地向他走來。年老的父親雖然視力不好,畢竟還認得這個不成人樣的青年人是誰。於是也拖著行動不便的腳,迎向前去,抱著這個青年嗚咽地哭泣來。他的心是悲歡交集,立刻叫人為孩子洗塵,擺宴席,為這個失而復得、死而復生的孩子大事慶祝一番(參見路15,11-32)。

 

         這是福音中最動人的比喻故事之一。感覺自己被天主所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上表面膚淺的事,行為的不檢點,倫理道德的敗壞,社會的偏見,罪惡的經驗,在在都令人心變硬,使人變得盲目。只有虛心誠意接受天主的感召,接納信德的光照,人才會重新接近天主。一旦進入天主的懷中,他就變為另一個嶄新的人,有另一種評估價值和處世為人的新能力,知道忍受痛苦,也知道如何愛人;他會利用物質財物,卻不會被財富物欲所困;他會與別人修好,以友愛對待任何人。

 

         總之,隨時向天主敞開心胸的人,天主會賜給他悔改皈依的能力,使他做個天主真正的好子女。

 

2994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