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主教歷史淺談【下七十一】

第十章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會(19581980

若望二十三世與梵二第一期大公會議

 

 

羅馬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宣佈召開的大公會議,經過三年又將近十個月的籌備,終於在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一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隆重揭幕,兩千四百位來自全球的主教和男修會總會長,盛裝從聖伯多祿廣場中央魚貫進入聖殿,分坐在聖殿中殿兩旁搭起來的梯形座位上,那的的確確是名副其實的冠蓋雲集的場面,絕無僅有。兩千多項白色的主教華冠在巍峨的大殿中轉動,讓人直覺到普世教會正在那裡共商教會生活的大計。

大會揭幕時,若望二十三世發表訓詞,立刻提醒聚集一堂的全球主教不能有消極、悲觀或一體化的觀念和態度。會議第三天,十月十三日,主持當天會議的蒂斯朗(TISSERAND)樞機主教提議大會改選大公會議各委員會成員。這項提議的意思便是重組籌備大公會議的各委員會,這使人不禁想到如果改選和重組那些委員會,則大公會議將受到羅馬聖座各部會的遙控,因為這位法國籍的樞機主教是聖座的重臣,他是樞機主教團團長,是當時的禮儀部部長,又是梵蒂岡圖書館的館長和檔案處處長。蒂斯朗樞機主教的提議立刻受到另一位法國樞機,里耳(LILLE)教區利埃納爾(LIENART)主教的反對。這位樞機主教發言,要求延期投票表決,好讓全體主教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商量,然後自由地投票,選舉新委員會的成員。於是,各國主教團終於能夠提名比較具有代表性,對大公會議也有深入認識的人選。

從這裡馬上呈現出與會兩千四百位教長大致分為兩條路線:一條是屬於大多數者的,他們的感觸大抵和若望二十三世一致,關心教會如何適應世界的問題,關心天主教如何與其他基督教會團體進行大公合一的對話,關心天主教世界如何更接近聖經的原始精神等等的;另一條路線是屬於少數人的,這些人大都是羅馬聖座的要員,或是天主教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主教們,他們比較關心教會內部的穩定和維護教會傳統信仰的一致。

在整個大公會議進行期間,這兩條路線的教長們必須經常協商,避免立場的僵化,尋求折衷的辦法。這種現象的好處是使大公會議的決議比較能夠面面俱到,缺點是由於顧慮周詳,致使某些文獻表達上週全有餘,勁力不足。

大公會議第一期會議經過將近兩個月的討論,終於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八日結束,但沒有正式通過任何文件。因此,每位與會教長都了解到會議籌備委員會原來擬定的七十項方案絕對無法如期討論完畢,於是決定把七十項方案濃縮為二十項。

到此為止,梵二大公會議所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群自由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的大會,而不是一個預先撰寫好的文件的錄音室。

大公會議休會期間,若望二十三世仍然孜孜不倦地為下一期的會議工作,而且抽空寫他那道著名的"和平於地"PANCEM IN TERRIS)通諭。

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一日"和平於地"通諭頒佈,立刻引起全球熱烈與良好的反應,因為這道通諭不像過去的,只以教內人士為對象,而是向全世界的善心人士說話,對象包括教內外所有的人。從通諭的名稱可以嗅覺到它的內容在談世界人類和平相處的大問題。

文件開門見山,除了稱呼教內全體神長教友子民之外,也稱呼所有善心的人士。接著便開宗明義地指出:「科學的進步與技術的發明證實:有個絕妙的秩序在統轄著組成宇宙的各種存在物和力量;同時証明人的確偉大,有能力發現這個秩序,進而創造工具來掌握它,使它為人類服務」。

通諭又指出:「每個人都有權利生存,有權利享受健康,有權利獲得必要與足夠的方法,來度尊嚴的生活,尤其是與糧食,衣著,居住,休息,醫療,以及必要的社會服務有關的種種途徑」。

通諭進一步聲明:「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天生的權利在經濟上創業,也有權利工作……。聯合國所完成的最重要工作便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我們衷心祝望聯合國組織能越來越勝任它所肩負的重大與高尚的使命,使將來有一天每個人來自人性尊嚴的權利都能獲得有效的保障……。每位善心人士都負有重大的任務,即重新調整人類在真理、正義、友愛和自由中和平共存的關係,也就是個人之間,國民與所屬的政治團體之間,各政治團體之間,個人、家庭、小團體、政治團體和世界團體之間的各種和平共存的關係。這是一項極其高貴的任務,它在按照天主所制定的秩序,實踐真正的和平」。

若望二十三世在梵二大公會議第一期會議休會期間頒佈這道"和平於地"通諭,為日後大公會議所發表的許多文獻勾畫出思想路線和輪廓。這道劃時代性的通諭頒佈之後,若望二十三世的人生旅途已走到暮薄西山的境地,全球人士都懷著激動之情,伴著這位年過八旬,卻出人意表的老教宗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途。一九六三年六月三日他在梵蒂岡病逝。

若望二十三世去世後十八天,全球樞機主教選出意大利米蘭的宗主教若翰洗者蒙蒂尼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號"保祿六世"。這位新教宗曾在聖座國務院任要職多年,一九五四年以代理國務卿身份出任米蘭總主教。他為人內向害羞,但聰明過人,勤於工作,注重神修,屬於神秘型的人,與先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大異其趣,給人脆弱,有點像文弱書生的感覺。

保祿六世一上任,立即宣佈繼續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完成若望二十三世的遺志。

 

 

*感謝梵蒂岡廣播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仰培育組 的頭像
    信仰培育組

    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