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基督信仰的經驗
(L’ESPERIENZA CRISTIANA)
第二十五章
基督信徒的祈禱
(LA PREGHIERA CRISTIANA)
第一節
天主教導他的子民祈禱
(Dio educa il suo popolo alla preghiera)
當代俗化的文化和緊張的生活導致一般人越來越少祈禱。但從另一方面看,却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祈禱的重要和意義,他們或喜歡參與大衆的祈禱活動,表達信仰的熱忱,或參與小團體的祈禱,抒發內在的信仰,或尋求內心的寧靜、甚至獨居,度隱修默觀的生活。爲什麽在現代極其俗化、天主被擱置一邊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還會有人渴望靈性生活呢?這樣的人從哪裏汲取靈感呢?我們又能夠根據什麽來教導自己祈禱呢?
我們知道祈禱是每個宗教的生活中心。祈禱是對神的讚美,對神的求助,對神的感恩。天主教教義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斷地在尋找天主,因爲是天主先尋找了人,而且吸引人到他那裏去。在舊約聖經裏面,我們看到天主親自主動與他的以色列選民溝通講話,講話的方式有時是直接對話,有時是藉著歷史事迹,天主甚至和他的選民訂立盟約。天主既然主動尋找人,而人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追尋天主,那麽廣義地說,尋找天主這個行動本身就是一種祈禱。事實上,祈禱就是聆聽天主的話,幷回應他的話。這樣的事例聖經上不勝枚舉。
比方説,以色列人的祖先,也是我們天主教信仰的祖先亞巴郎,他就是祈禱最好的例子。他生活在與天主密切契合之中,他專心注意天主向他說的話,他服從天主,全心依賴天主,而且還勇敢地爲罪人轉求天主。舊約《創世紀》第十五章所記載的上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第十八章所記載的天主顯現給亞巴郎,而亞巴郎爲索多瑪和哈摩拉的罪人求情,就是亞巴郎與天主親自交談的實例。舊約時代另一位大人物梅瑟,也是完全信賴天主幷與天主合作的人,他就像亞巴郎一樣,向天主舉出所遇到或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但他完全服從天主,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而且恒心爲以色列子民轉禱求情,《出穀紀》第四章和第三十二章都有動人的記載。舊約時代有許多先知對天主都有直接的經驗,因爲先知們爲了執行天主托付給他們的使命,屢次遭遇困難和折磨,但天主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支持他們。先知們提醒、勸告以色列子民要向天主祈禱,但祈禱不能只是憑著表面的禮節儀式,而應該打從內心悔改皈依,真正遵循天主的誡命。
教會裏面使用最廣,也最受歡迎的祈禱詞,大概就是舊約的《聖咏》。聖咏是天主啓示寫成的,爲個人或團體都是頂好的祈禱內容和樣本。聖咏裏面提到天主過去所行的許多美妙事迹,也提到天主所許下的、而以色列子民也一直在等待兌現的種種承諾。聖咏提到天主與他的以色列選民所立的盟約,也記載選民在盟約時期的祈禱。從這些祈禱詞中可以看到人對天主所表達的種種情緒,其中有喜樂,有悲哀,有感激,有渴望,有默觀和承諾,也有信賴和抗議,更有同情和憤怒。無論如何,這些心情所表達的,不外是對天主的讚頌,即使痛苦和不正義的現象與處境,也都成了讚美天主的動機,因爲一切的一切,到頭來,都離不開天主聖意對人的最好安排,而信賴天主的人所等待的,不外是天主聖意的實現。
多少世紀以來,猶太教每逢安息日和節慶都在聖殿或會堂的禮義中使用聖咏。福音中也多處記載主耶穌使用聖咏來讚美或呼求天父。可見耶穌也在新約時代中賦給聖咏新的意義。兩千年來的教會不但從舊約時代天主的以色列子民傳統中,更從耶穌的祈禱中學習使用聖咏。
祈禱是人懷著赤子之心與天主交談對話。這種赤子的心情是耶穌用他的表樣教導給我們的。他在公開傳教生活中經常祈禱、讚美、感謝天父,隨時全心接納天父的旨意。瑪竇福音第十一章記載耶穌的祈禱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爲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明達的人,而啓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啓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瑪11,25-27)。耶穌在臨近死亡和復活的關鍵時刻,更懇切地向天父祈禱,而且被稱爲《大司祭的祈禱》,就如若望福音第十七章所說的。在這篇祈禱中,耶穌道出了天主在整個人類救恩史中的偉大計劃,以及人類萬古以來一直渴望實現的救援。耶穌在受難時更是祈禱,《希伯來書》這樣記載說:“當他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泪,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希5,7)。
耶穌祈禱的心情和態度很令我們驚訝,他稱天主聖父爲“阿爸”(谷14,36),這使我們體會到他與天父的親情和對天父的絕對信賴。耶穌不但把父子的親情完全表現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而且還教導人們要和天主建立同樣的關係,要在祈禱中以赤子之心與天主交談對話。他說:“當你們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爲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獲得了他們的賞報。至于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6,5-6)。耶穌繼續說:“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爲他們以爲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爲你們的父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麽。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瑪6,7-9)。于是,耶穌就教給聽他講道的群衆《天主經》(瑪6,9-13)。這是最好的祈禱方式和內容,這個方式和內容就是要始終保持真誠、謙遜、信心,甚至要大膽,以恒心祈禱。
耶穌甚至教給我們怎樣才能使祈禱獲得效果,他說:“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麽,我必要踐行,爲叫父在子身上獲得光榮。你們若因我的名向我求什麽,我必要踐行”(若14,13-14)。這就是說:我們總必須因著耶穌之名祈禱,以耶穌的心情爲我們的心情,而且和他一起祈禱,但求天主的旨意計劃得以完成。其實,基督信徒的祈禱就是耶穌基督自己的祈禱,他把他的祈禱通傳給了我們。
(2489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