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節

 宣報、慶祝與實踐天主聖言

Parola annunciatacelebrata e vissuta

 

         基督信徒的生活有三個基準點,就是我們常所說的信、望、愛三個超性的德行。說是超性,因為是專門指人對天主應該保持的品德。這三個超德也是基督信徒其他所有德行的來源和依據。不過要真正具有這樣的德行並不簡單。

 

         一個信友在生活上要經常保持信德,這不是容易的事,因為日常生活常會使人的信德陷入嚴厲的考驗之中;望德也是如此,每日的生活經驗常常叫我們看到事與願違,我們對天主的希望經常沒有在生活上兌現,於是對天主的望德便逐漸薄弱;至於愛德,這是最難奉行的德行,經常需要勇敢地放棄自己人性上的好惡,作與自己本性相反的事。

 

         基督信徒和教會都是因著天主的話和聖事而誕生並成長的。教會宣報天主的話,也聆聽天主的話,並因天主的話而生活。教會宣報天主的話的方式歷來有所不同。最早期的宣報對象是那些尚未認識基督、或對基督無動於衷、甚至不相信基督的人,宣報的內容則是耶穌基督這個人和他的巴斯卦奧跡。可見當時宣報的目的是希望這些人皈依基督。其後,又有類似要理講授的宣報,目的在使那些已經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的信德變得更成熟。這種要理講授似的宣報比較完整和具有系統。

 

         當初期的教會團體稍為具有形式規模之後,教會便開始有更具體的禮儀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禮儀中,宣報天主聖言成了重要的一部分。比方說信友團體在舉行聖事禮儀、祝福儀式或時辰頌禱時,宣報天主聖言都成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教會舉行彌撒聖祭時,禮儀的第一部分就是宣報天主聖言,也就是我們今天通稱的聖道禮儀。因此,教會的任何禮儀活動其實都包含有宣報天主聖言的特徵。這樣的宣報當然都取自聖經,以聖經為內容。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禮儀憲章》說:“在舉行禮儀時,聖經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所宣讀並以講道所解釋的經書、以及所唱的聖詠,都是從聖經而來的;禱詞、祈禱文和禮儀詩歌也是由聖經啟發感動而來的”(憲章24)。

 

         由此可知,任何時候我們舉行禮儀時,天主是藉著聖經在向我們講話。在聖經中,天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他在舊約和新約中所實踐的美好的一切,藉以鞏固我們對他的信心,相信他仍將本著初衷,繼續實踐他為我們的將來、為世界的前途所預定的計畫。天主要我們藉著誦讀和宣報他在聖經中所說的話來紀念耶穌基督,以便使我們的生活繼不斷地相似耶穌基督的生活,甚至藉著天主聖神的力量在我們身上延續他降生為人的奧跡。

 

         由此看來,凡是我們誠心閱讀和默想天主的話,天主的話就會震盪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從麻木不仁的狀態中蘇醒過來,天主並借此答覆我們的種種疑問,敞開我們的眼界,開闊我們的視野,提供給我們解釋及評估種種事物和局勢的準則,也不斷提供給我們新穎的方式來瞭解他的話的涵義。事實上,天主的話就像一面心靈的鏡子,每個人面對聖經就會看到自己的真實形象,看到自己的歷史。

 

         一個基督信徒,如果懷著謙虛求教的心情聆聽天主的話,他的思維和行動都會逐漸相似基督,他會像聖保祿宗徒一樣地說:“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斐1,21)。他自己會成為天主聖言的回音反響,會成為保祿宗徒所說的“基督的書信,但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寫的;不是寫在石板上的,而是寫在血肉的心板上的”書信(格後3,2-3)。聖史路加說:“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是有福的“(路11,28)。

 

         教會在舉行聖事禮儀的時候所宣讀的天主的話會特別產生效應。天主為了拯救世人而在舊約世代所準備的種種預像,到了新約時代在耶穌基督身上、並由耶穌基督一勞永逸地實踐了。耶穌基督離世升天之前,他要他所創立的教會重複舉行救贖的行動。這些行動就是聖事禮儀。教會在教友面前舉行聖事禮儀,就是要使世世代代的信友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接受聖事所帶來的的神恩,並生活在這些神恩中。聖大額我略教宗說:“那些我們相信在歷史中發生過的事,如今必須在我們身上神秘地實現“(聖大額我略教宗論約伯書,35,15,35)。事實上,教會在舉行聖事的時候,是天主聖言在引導相關的一切進入聖事中,使這一切產生意義,同時準備信友的心靈,以便領受聖事所帶來的豐富效果。

 

         在舉行彌撒聖祭的時候,參禮的人尤其領受天主聖言的效應。我們知道彌撒有兩大主要部分,即聖道禮儀部分和聖祭禮儀部分。聖道禮儀是聆聽記載在聖經中的天主聖言,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飲食,從天主的話裡面汲取生活所必須的養分;聖祭禮儀則是祭獻耶穌的身體,參與主的晚餐,這是天上的享宴,使參與的信友的靈魂生命獲得飽飫。

 

         在彌撒的聖道禮儀中,平日宣讀兩篇聖經,在節慶中則宣讀三篇。隨著讀經之後,有講道。講道的功用是讓聖經的教訓現實化,把天主的教訓引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和經驗中,彼此進行對比,進而反省自己的生活作為與天主的教導是否相符。帕多瓦的聖安東尼說:“當講道觸及實際生活時,才有效應,才有說服力”(五旬節講話1,5)。

 

         信仰生活中另一個祈禱聆聽天主聖言的時刻是時辰頌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念日課。在過去,念日課似乎是聖職人員的事,修女們也頌念小日課。但是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信友也開始頌念日課,作時辰頌禱。舊約《若蘇厄書》記載天主的話說:“這部法律書總不要離開你的口,你要日夜默思,好叫你能謹守奉行其中所記載的一切”(蘇1,8);聖詠也說:“義人的口傾吐智慧,他的舌頭講論公義。天主的法律在他心田,他的腳步必堅定不偏”(詠37,30-31)。

 

         教會歷代的教父和聖師都勉勵信友祈禱頌讀聖經,他們認為這是與天主建立活生生的交往的良好途徑。聖大額我略教宗勉勵人“從天主的聖言中學習認識天主的心”(Registro delle lettere,5,46)。那些度隱修生活的人最重視聆聽和閱讀聖經,他們這麼做倒不太在於想從中得到什麼學問知識,而是要品嚐天主的事的味道。

 

         時辰頌禱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即閱讀、默想、祈禱、默觀和分享:

 

         閱讀是汲取天主的話作為食物,所以必須專心,心情應該平靜,不能忽略那些看來似乎次要的章句。要正確地解釋聖經文字的歷史客觀意義,而且要一讀再讀,抓住那你覺得特別有意義的章句。

 

         閱讀聖經後要默想,反復思考其中的意義,並把它珍存在心中,而且時常把它拿出來與聖經其他章節、與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古今歷史事件作對比。這樣,自己的心境會漸漸感到平安、喜樂、大方和勇敢。默想會導致人去尋找和辨認天主具體的聖意,進而採取明確的抉擇。

 

         隨著默想而來的是祈禱。祈禱是表達從內心所發出來的聖潔情感和渴望。當天主的話進入我們的心中後,會成為我們轉向天主要說的話。在和天主對話的時候,我們可以重複使用所閱讀的聖經章句,或者內心自動自發的讃頌詞句,來表達自己對天主的感激、對天主的歉意、對他的懇求、或者祈求聖人的轉禱。

 

         祈禱之後則進入默觀的狀態。默觀是進入緘默無言的深思之中,以熱愛和朝拜之情靜觀天主。在默觀中,有時會短暫地、而且生動的直覺到天主的臨在,進入神魂超拔的境界。

 

         默觀之後是分享。分享或稱為交流溝通,就是把自己經由閱讀聖經、默想聖經、以聖經和其他方式祈禱、以及默觀中所得到的內心共鳴與他人分享。這樣的分享可以在一個簡單的團體祈禱活動中進行。

 

         上面所列出的時辰頌禱方式是很周全的,從裡面可以看出天主聖言如何把天主的生命通傳給人。當然,祈禱的方式有很多,可是一位基督信徒如果要接受信仰生活,並加以保存和發展,則勤奮地接觸天主聖言是絕對必要的。

 

3165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仰培育組 的頭像
    信仰培育組

    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