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九節

 

在歷史中保存有創新性的忠實

Fedeltà creativa nella storia

 

         對初期基督信徒來說,天國和主耶穌的臨在是同一件事,是同時存在的一回事,當時耶穌親自把他的神通傳給他們。耶穌基督並不是想像中的人物,也不是有待設計製作的一個計畫,而是一位有待我們接納的人。

 

         教會藉著聖神、因基督而生活;教會必須不斷使自己相似基督。為了能夠相似基督,教會需要牢牢記住基督的一言一行。教會知道它的基礎早在兩千年前就一勞永逸地奠定下來,它必須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建立自己,力求發展。然而,教會也只能分享宗徒們原始的經驗,才能與天主聖父和聖子共融。若望一書這麼說:“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為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若一1,3)。宗徒們的經驗永垂不朽,直到世界末日都不斷在發生作用,只有透過宗徒們的仲介,世界各民族才能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教會稱之為由宗徒傳下來的,因為它經由聖經和聖傳接受來自宗徒們的訓導、信德經驗、恩寵聖事、以及牧靈的職務,以便能夠完全忠於基督並分享基督的生命。由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信仰的對象並不是宗徒,而是耶穌基督。基督並不是一種思想或一個標誌,而是歷史上一個實實在在具體的人。因著天主聖神,耶穌基督的歷史在教會中繼續延續下去,不斷塑造每個時代的信友和教會團體。可是這樣的塑造並不是機械似的重複同樣一件事,而是在不同的環境局勢下,以不盡不竭的創新力重新度原始的經驗。教會必須在忠於自己的身份面貌下不斷地更新自己,就像人的身體不斷地在成長和改變,但仍然是他自己;外表是改變了,對自己的認識也有所演進,但不改變自己繼續存在下去的本質。

 

         福音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豐富資源使教會能夠融入任何文化之中,但不完全認同或等同于任何文化;福音能夠有效地有助於現世文明的建設,但它的宗旨仍然指向永恆的生命。教會可以溶入猶太人的文化中,為猶太人所接納,成為猶太人的教會,也可以融入希臘文化中,為希臘人所接納,成為希臘人的教會,但教會絕不會是猶太人或希臘人或任何民族的專利品。基督信徒不以人、不以地區、不以語言、更不以風俗習慣來區分,來識別;他們不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城市,不使用特別的語言,也不度一種與他人不同的生活,每個國家既是他們的祖國,也不是他們永遠固定的家鄉;他們的行動服從當地的合理法律,但他們的生活實在是超越法律狹窄的局限。

 

         從前,天主把以色列民族從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救出來,在西奈山與他們訂立盟約,使他們成為天主的民族,並引導他們衝破種種危險和誘惑,經過四十年在荒漠中的跋涉,終於抵達天主許給他們的福地。日後的教會則因著基督的巴斯卦新盟約而誕生,成為天主永遠的子民,繼續在現世旅途的種種困難、誘惑和磨難中跋涉,走向最後完美的天國。教會固然進入人類歷史中,它卻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教會就像一艘在狂風暴浪中航行的船,它遭受風浪的打擊,但不沉沒。在歷史中的任何時代教會都遭到迫害,遇到異端邪說,內部發生分裂或倫理道德上的腐敗,有時甚至也與世俗權力妥協。這些外來或內部產生的不幸能夠傷害教會,醜化教會,玷污教會,但絕無法使教會變質,更無法毀滅教會,因為耶穌基督親自說過:“陰間的門絕不能戰勝它”(瑪16,18)。其實,教會因著聖經的教訓,一向認為即使是痛苦和折磨,對它也有益處;反過來說,即使是成功,也能構成危險,畢竟成功都是一時的榮耀。安全可能會是一種幻覺,富裕也可能變為一種牢獄,使教會失去自由。默示錄說:“你說:我是富有的,我發了財,什麼也不缺乏;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裸體的”(默3,17)。

 

         教會兩千年來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教難時期,基督文明時期,現代時期。       

         教難時期是教會誕生之初直到西元第四世紀初葉所處的時代環境,當時教會與希臘羅馬文明相遇,立刻遭到時人的反對。當時的人迷信,倫理道德敗壞,知識份子也岐視教會,不信任教會,極權獨裁國家更是敵視它。當時的教會特別關心的是如何鞏固內部的信仰生活,每個地方的信友團體人數都很少,他們都聚集在自己的主教四周,熱心善度基督信仰生活。每個信友團體彼此之間的來往關係也很密切,絕大多數的教友也都勇敢地隨時準備為信仰赴湯蹈火,事實上,當時有無數的基督信徒為主殉道。雖然如此,當時的教會團體中也不免出現壞表樣、異端、不和睦、或在規矩的遵守上發成爭論。但一般說來,當時的基督信仰因著教友的生活見證和主動的宣導而傳播得很快,基督教義在默默中傳揚開來,深入人心,而且逐漸脫離猶太希伯來人的色彩。不過,教會雖然靜靜不做聲地發展,但對當時的希臘羅馬文明還沒有發生重大的影響。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發表《米蘭詔書》,正式承認基督宗教在帝國的合法性,甚至把基督信仰定為國教。就這樣,基督福音開始光明正大地融入社會各階層,對帝國體制和社會生活都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開始了所謂的“基督文明時期”。這個時期含括的時代很大,從第四世紀初年直到十八世紀,長達將近一千五百年,從羅馬拜占庭帝國教會開始,經過中古世紀的教會,一直到宗教改革和反改革的教會時代,乃至十八世紀產生的國家專制時代為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漫長時期,其間教會固然蓬勃發展,產生了許多男女修會團體,出了無數的偉大聖人聖女,尤其在十五世紀末年前往美洲和亞洲的海洋航線開拓之後,許許多多勇敢的傳教士遠赴歐洲以外的地區傳播福音,使教會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普世教會,也在許多地區,尤其是歐洲和美洲建立具有基督福音特色的文明。然而,在這些光明的背後也有不少陰暗的地方,教會因為涉入現世事務過多,也過深,難免危害到宗教本身的超然和純潔,甚至使部分神職人員生活俗化腐敗也;因為教會人士享有社會某些特權,進而直接間接地引爆種種不幸,諸如宗教改革和宗教戰爭等等。

 

         繼基督文明時期的建立、擴展之後,教會進入了現代時期。現代時期多少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反應而出現的。前一個時期在中世紀末葉出現宗教與國家的混要不清,於是逐漸醞釀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激起誓反教的改革運動,產生啟蒙主義,終致爆發法國革命。現代文明的出現不僅要求合法的自主,企圖把宗教排拒在社會公開生活之外,甚至對宗教採取敵視的態度。這一切都藉著理性、科學、自由、民主、寬容、關懷的名義而來,但對這些價值的詮注也有片面和歪曲之處。就因為這樣,我們發現教會在這個時期的態度是處在維護自己和採取對話的立場之間。無論如何,在這個時期教會從徹底淨化自身走出來,不再要求自己的特權,只求自由,也為所有的人要求自由和基本人權。教會不再涉入世俗的權力,也不再與現世的政權做任何妥協,只專心從事更崇高的屬於宗教信仰和倫理道德上的精神事務。

 

2823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仰培育組 的頭像
    信仰培育組

    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