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堅定不移的希望
(Una speranza tenace)
自從開天闢地以來,歷代的人類都從一個冥冥之處而來,在大地上奔波幾十個寒暑後,又走向一個誰也說不出所以然的冥冥之中去。來源和去向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惟有在大地上這段旅途似乎是、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可以用自由意志來決定如何度過。為此,我們真正關心的,而且也是我們可以、甚至應該關心的,是現世人生這段旅程。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因此也有不同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中觀察,行動,追求,尋獲,又再追求,如此周而復始。借著這些屬於勞動、經濟、文化、政治、傳播、思想和宗教信仰的作為,他們改變世界,也改變自己。人際溝通關係越來越便捷,世界相對的變得更小。人類的歷史就這樣編制起來,其中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也有失敗。
人類科技發展神速,憑著這些發展,人運用自然資源的範圍大大的擴大,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物質財富。很多古老的問題,如疾病、饑餓、無知和辛勞,都可以用科技慢慢解決。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性尊嚴和人權的需要也日漸明顯。這些現象看來都是有益而且良好的,似乎人類正走向一個自由、團結、與大自然和諧的未來。
然而,無庸諱言,我們也都看到科技的發展並非全都是美好的,因為在那些積極有益的事物之後,也出現新的危險和恐懼,比方說新科技為了滿足人的欲望,無度的剝削自然資源,浪費地球有限的財物,污染環境,徹底破壞生態,為下一代的人類留下了無可復原的廢墟。再說,這些科技發展並沒有給世界普遍帶來生活的改善,一些先進的國家越來越富有,貧弱的國家則越來越窮困,落後的現象一直得不到改善,忍饑挨餓的人有增無減;人性尊嚴叫響各地,實際上還有大半以上的人類不知道人權為何物;大家都知道各國各民族彼此依賴生存的道理,也惟有共存共榮才是人類的真正幸福,但是大小戰爭此起彼落,為了維護自己有形的利益和無形的威望,不惜訴諸武力或以武力威脅;極權獨裁驅使百姓,控制輿論;弱小者遭壓制,被剝削;還有墮胎,暴力,色情、販毒吸毒等等,不一而足。
這就是所謂的發展,甚至還被稱為進步,其中充滿矛盾和不安。人類每一項成就都暴露出它的缺陷,每項解決都帶來新的問題,狂歡自滿後面都埋有自我毀滅的種子。於是我們不禁要問:人類歷史上的種種偉大創舉和成就的意義何在?目的是什麼?這座歷史堆積起來的大廈會不會毀於一旦,成為一場巨大的夢幻?
這樣的疑惑和自問當然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難道我們可以因此而陷入消極悲觀嗎?如果我們願意締造人類彼此關懷和自由的生活,如果我們要使科技的發展為人類的真正益處和久遠的幸福服務,則各國各民族首先都必須對自己、對他人、對宇宙世界的存在有信心,然後要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範。
說了人類歷來的種種發展,我們會覺得好像離個人很遠,其實從大歷史也可以看到小個人。每個人都有正面的經驗,例如面對真理和美善時的驚喜,愛和被愛的喜樂,辛勞工作的成就;也有負面的經驗,例如痛苦悲哀,自私自利,無能為力,錯誤,不公道,孤獨,恐懼等等。說實在的,人生中那些負面的經驗似乎經常占上風,我們很難看到笑臉常開、經常喜樂的人。俗語說:一棵樹倒下比一片森林成長發出更大的聲音。說得徹底一點,死亡常威脅著使人生的積極價值化為烏有。不過有些看來很瀟灑的人對死亡有不在乎的說法,他們說:死亡根本不足畏,因為有我們的時候,死亡根本不存在;有死亡的時候,我們也不存在了,所以兩者根本搭不上關係。這個說法聽來滿是道理,其實只適用於其他動物,因為人知道死亡是什麼,也知道如何死亡。死亡乃是人不散的幽魂,它緊緊抓住人不放,像蛀蟲一樣,暗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以焦慮腐蝕著人的成就,圍困著人的喜樂,它一步一部迪挺進,生命一步一步的後退。
舊約聖經訓道篇>開門見山便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接著又說了許多類似的話,比如“人在太陽下辛苦勞作,為人究竟有何益處?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匆匆趕回遠處,重新再升。風吹向南,又轉向北,旋轉不息,迴圈周行。江河流入大海,大海總不滿溢;江河仍向所往之處,川流不息。萬事皆辛勞,無人能盡言。眼看,看不夠,耳聽,聽不飽。往昔所有的,將來會在有;昔日所行的將來還會再行。太陽之下決無新事。…我觀察了在太陽下所發生的一切,看,都是空虛,都是追風。…我在太陽下還看見正義之處有不正義,公平之處有不公平。我心裏想天主必要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各種事情和行為在天主那裏都有定時。我想天主借此是為使世人認清自己是誰,看清自己與走獸無異。的確,世人的命運同走獸的命運都是一樣,前者怎樣死,後者也怎樣死,氣息都一樣,人並不優於走獸,因為都是虛無,都同歸於一處,既都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我又轉目注視太陽下所行的一切暴行,看,受迫害者眼淚汪流,卻無人安慰;壓迫人者手中只有權勢。…我也看出各種勞苦和一切工作的技巧,都是出於人彼此之間的競爭。這也是空虛,也是追風。愛錢的,錢不能使他滿足;愛財的,進益不能使他滿足,這也是空虛。…錢財增多,消費的人也隨之增多。財主除了飽享眼福外,能有什麼益處?工人不論吃多吃少,總睡的甘甜,飽食的富人卻難於安眠。我看見在太陽下有一件慘痛的事,財主積蓄財富,反而害了自己。…我面對天主的一切作為,發覺人決不能知道在太陽下所發生的一切事。人雖然努力研究,總歸無法得知。縱然有智者以為知道了,仍是一無所知”(參見訓1,3,4,5,8各章)。
以上舉出舊約訓道篇>不少警惕的章節,我們聽了都覺得是至理名言,都是人生明智的經驗談,但會不會也因此令人對現世生命中的一切不再感到興趣,對人生已不再響往,對現實的世界沮喪失望呢?不錯,訓道篇的話像一盤冷水沖著我們的面孔潑來,但這些至理名言只說出人生的幾個方面,並非全部。聖經上這些警惕的話的用意在挫挫我們的銳氣,在刺破我們表面的樂觀,在叫我們不要空思夢想,不要沉醉在現世的聲名利祿和榮華富貴中,不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都投在現世幾十年的生命上。
的確,如果我們只以塵世的眼光來看人生,那麼我們這一輩子實在很有問題,既沒有基礎,又沒有目標,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何苦辛勞追求,何苦立德、立功、立言?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看到絕大部分的人寧願孜孜不倦的勞動,努力為自己、為子女、為他人營造更理想的生活。可見人至少還相信生命的價值,即使理論上不這麼承認。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不是有個不屈不撓、非常堅定的希望隱藏在人心中嗎?難道不是為了某種或許說不出、但是心中深信的目標在推動人有所作為嗎?也許有些人不承認他的行為有什麼特定的目的,可是他的良知並不如此認為。也有人根本知道行善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利益,但是他仍然無條件的行善。為什麼呢?難道不是相信行善有它難以解釋的意義嗎?可見追求生活的意義乃是人生無法抗拒的需要。
既然追求生活的意義,那麼人必定對現世的某些事實有基本的信念才對,否則意義如何產生呢?如果現世是一團混屯,是一種幻覺,那麼其中個別的事物也應該毫無意義、毫無價值可言才是。如果是這樣,人的生命豈不成了一大騙局。既然是個騙局,我們又何必在意?選擇一種人生態度或選擇另一種人生態度究竟有什麼兩樣?可是你我都知道人生絕對不是如此,否則世界必定無法存在下去。馬路上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絕對是兩種不同的意義,如果不加分辨,必定造成生命的危險,足見人人都相信珍惜生命的意義。法律不講情面,否則必定惹禍,可見我們都重視法律的意義。
說了這一大堆,目的在指出:人世間固然有無數難解的問題,固然有接二連三的失望,我們內心深處依然相信宇宙天下的整體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們相信生命獨一無二的可貴,相信理性的能力,相信愛情,相信忠實,相信人際關係中不可冒犯逾越、必須尊重的倫理道德規範。我們相信很多事物,只不過可能有人沒有覺察出來、或者沒有著意去想它而已。我們這麼相信,為了什麼?難道不是為了某種希望嗎?也許很多人說不出這個希望是什麼,但是只要一息尚存,他決不放棄希望。
沒有希望,怎能活下去呢?但是我們如何相信呈現在眼前的支離破碎、很不穩定的事實現象,進而懷抱希望呢?人生有很多事難以預卜,唯一肯定的是死亡。既然人人都會死,又怎能懷抱希望呢?我們生活選擇的價值依據是什麼?這些價值又從哪里來?這些都是人生中的大問題,屬於哲學思考的領域,但是哲學本身無法答復,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更不能答復。這樣的追尋自然而然的把我們引入宗教的層面,因為這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問題。
(3508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