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部分(卷三)歸於你,全能的天主聖父

第三篇天主將成爲萬物之中的萬有

第三十二章來世的生命

第七節天堂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現象。除了生之外,大概沒有人認爲老、病和死是好事,也因此都設法避免後三者,卻避免不了,因爲這是自然現象。然而,老、病和死是不吉祥的事嗎?很難説,見仁見智。有生就有死,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絕對避免不了。至於老,也是無法抗拒的,很多人想盡辦法不老,但也無能爲力,頂多只能避免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而已。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養生之道,但古往今來有誰能夠真正長生不老?只能延年益壽。但延年益壽為許多人也不見得就是好事,那些生活在富裕安適中的人自然渴望長壽;但生活困苦、三餐不繼、衣不蔽體、度日如年的人可能不這麽想。倒是病痛這個事實,不論是富裕者或是貧困者,都竭力避免。那些貧困的人尤其渴望不要與病魔沾上邊,否則貧病交迫,那纔是不幸!

 

         人既生活,既存在,就追求幸福,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基督信仰告訴我們,天主創造宇宙萬物,為使人生活在幸福中,讓他們真正愉快地渡過現世短暫的生命旅途,準備來世享受永恒的幸福。至於每個人是否都能享有這樣的生命,那就很難説。現世幸福生活的狀態,人們常稱之爲地上樂園,或地堂;未來永恒幸福的居所,則稱之爲天堂。如果能夠使現世短暫的地堂與未來永恒的天堂連接在一起,豈不是人生的極致

 

天堂是什麽呢?誰也講不出所以然。基督信仰肯定天堂存在,但基督信仰的圭臬聖經,不論新約聖經或舊約聖經,都沒有給我們指出天堂的實況,僅用一些想象的形象和名詞給我們形容一二而已。聖經上常用現世人生所能表達和體驗的最美好狀況來形容天堂。舊約《列王紀下》說厄里亞先知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列下2,11);新約《厄弗所書》說天主使我們與耶穌基督同坐在天上(弗2,6。這裡所說的天,指的就是天堂。《依撒意亞先知書》和《默示錄》則用珍珠寶石的城來形容天堂(依54,12;18,16);耶肋米亞和厄則克耳兩位先知則用田園和樂園來形容天堂(耶31,12;36,35)。此外還有用盛宴(依256-7;,22,1-14)、婚宴(瑪25,1-13;19,9)、隆重的禮儀(默7,10-12)、以及琴聲和歌聲(依42,10;14,2-3)來形容的。雖然聖經上對天堂有這麽多美妙的形容,但這些現世美好的情景也只能夠描寫真實天堂於萬一而已。

 

         事實上,基督信徒、也是任何人一生所追求的,不外是直接與天主聖三相會,與他人圓滿地共融,與世界完美地和諧。《默示錄》描寫升天堂的人說:“他們得站在天主的寶座前,且在他的殿宇内日夜事奉他;那坐在寶座上的,也必要住在他們中間。他們再也不餓,再也不渴,烈日和任何炎熱再也不損傷他們,因爲那在寶座中間的羔羊要牧放他們,要領他們到生命的水泉那裏;天主也要從他們的眼上拭去一切淚痕”(默7,15-17)。《默示錄》另一段則形容天堂的情景說:“隨後,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我也看見那新的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裏降下,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我聽見由寶座那裏有一巨大聲音說:‘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要作他的人民,他親自要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天主;他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爲先前的都已過去了’。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看,我已更新了一切’”(默21,1-5《默示錄》還有一段進一步地描寫天堂說:“那城也不需要太陽和月亮光照,因爲有天主的光榮照耀她;羔羊就是她的明燈天主和羔羊的寶座必在其中,他的眾僕要欽崇他,展望他的容貌;他們額上常帶著他的名字他們必要為王,至於無窮之世”(默21,23;22,3-5)。

 

         聖若望宗徒描寫他在神視中看見的天堂景象。但是在這一切之前,天主已經先垂顧了我們:天主原來住在人無法接近的光芒中,卻不斷以他的愛遷就我們;他向人彎腰俯身,把人擡到與他平行;他先降生爲人,在歷史中與人相會,又派遣他的聖神來到我們中間,使我們成爲他的兒女,與他建立神交密往的關係;在我們死後,他又要以聖寵充滿我們的靈魂,開啓我們的心神,使我們直接看到他,愛慕他。聖若望宗徒給小亞細亞的信友寫信說:“可愛的諸位,現在我們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明顯;可是我們知道:一旦明顯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爲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若一3,2

 

         我們都知道嬰兒在母胎中就已經具有理智和意志的因子,只不過需要逐漸成長,培養出真正了解認識和知所選擇的能力。我們現世的生命也是一樣,我們已經相似天主,但我們需要藉著信、望、愛三德的恩寵聖化自己,使自己日漸走向天主,與他契合。聖保祿告訴格林多人說:“我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觀看了。我現在所認識的只是局部的,那時我就要全認識了,如同我全被認清一樣”(格錢13,12)。

 

         看見天主,與天主相會,教會通常稱之爲“享見天主聖容”。教會告訴我們,沒有比享見天主聖容更大的幸福。所謂享見天主聖容,就是與天主聖三共融,像天主一樣地認識、一樣地愛。人只要能夠享見天主聖容,他必定因爲與天主有直接來往接觸,而變得不再腐朽,永遠幸福存在。

 

         當一個人終于與天主完全處在共融中的時候,很自然地必定也和所有的人和眾天使進入共融的關係中。那時,人們住在天上的耶路撒冷,與天主歡宴,天主也與他們同住,人一生一世期待與天主相會交往的渴望如今終于完全兌現,生命旅途抵達目的地。過去在現世旅途中所建立的真實愛情、友誼、知識和工作關係,如今在天堂裏都被升華到完美無缺的境界。今生體驗的最美好友誼、夫妻感情、父母子女關係,是未來在天堂絕對美好共融的預象,但和天堂真實永恒的共融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如果今生一些美好的關係已經叫我們陶醉,那將來與無數親友的美滿共融更是無法言喻。

 

         宇宙大地的一切都是天主爲了使人得永遠的幸福而創造的,所以天地間的一切也將隨著人的得救而變得絕對完美。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憲章》說:“整個宇宙都將和人一起,在基督内完全被修復”(憲章48)。世界是人的,人是基督的,基督是天主的,天主是萬物之中的萬有(參見格前13,28)。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想象天堂在哪裏,沒有必要把天堂固定在某個地方。在教會的言語中,“天這個字乃是天主的象徵。第四世紀米蘭的主教聖盎博羅削說:“生命就是與基督同在,基督在哪裏,那裏就有生命,那裏就是天堂”(路加福音釋義10,121)。

 

         所以,天堂的景況就是我們與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的天主同在,與他人完全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只有喜樂,沒有怨言。他們各按照自己在世上所領受的恩典和對恩典的回應,而進入切合自己的完美境界中。每個人的完美境界雖然不同,但因爲都是完美的,所以對自己和對別人都稱心滿意,也為自己和為他人高興,不再有任何希求冀望,個個幸福無邊。但丁在他的《神曲》中形容天堂說:“啊,喜樂!啊,無法言喻的歡欣!啊,不再有企求的富足!”。

 

2880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仰培育組 的頭像
    信仰培育組

    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

    信仰培育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