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救贖的奧跡
(Il mistero della redenzione)
教會的信仰告訴我們:天主聖子耶穌基督是以他的死亡,而且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救贖了人類。但是有人一定會問:到底耶穌的死亡是必然的或是偶然的事件?如果是必然的,則人類是否應該承擔耶穌死亡的責任?如果是偶然的,則耶穌的死亡還有特別的價值和意義嗎?無論如何,耶穌畢竟是死了,而且是慘死在十字架上。
於是,我們要問:是誰造成耶穌的死呢?是當時敵視耶穌的那些人嗎?或是天主把人類犯罪應得的懲罰加在耶穌身上呢?難道天主是個鐵面無私、執法如山、非叫一個無辜的人來當替罪羔羊,以滿足他的正義要求嗎?這是值得每個人、尤其是基督信徒深入探討、認識的問題。
從歷史觀點看,耶穌的死是出於當時猶太當局和羅馬總督以及耶路撒冷一些群眾的要求,而那些群眾則是受到猶太當局操縱擺佈的。所以,並非當時所有的猶太人都持同樣的意見,更不是後代的猶太人應該負歷史上耶穌死亡的責任。
然而,僅靠歷史因素不足以適當地解釋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理由。從另一個角度看,整個人類都應該負起耶穌被釘死的責任。那些以不同的方式直接造成耶穌死亡的極少數的人,只不過是罪惡的代表,這個罪惡早已經根植在每個人、每個民族乃至古往今來整個人類的本性中。聖保祿宗徒說:“基督按照經上的記載,為我們的罪死了”(格前15,3)。
保祿宗徒所謂的“按照聖經的記載”,意思就是說根據舊約聖經所暗示的,在耶穌死亡的背後有著天主的計畫,一個愛的計畫,這個計畫教會的信仰稱之為“救贖的奧跡”。一如在古代,天主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為領受盟約的恩典和預許給他們的福地;同樣,整個人類也要因著耶穌的死亡而獲得救贖,也就是脫離罪惡的約束,得以進入天主的國度。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天主為拯救人類所用的方法是十字架所代表的軟弱和愚蠢,在這軟弱和愚蠢中所顯示的是無限的愛。這個愛擁抱了所有的人,包括遠離天主的人。
所以,根據新約的意義,天主救贖人類的奧跡乃是愛的奧跡。為了說明這個奧跡的深刻意義,沒有比“無償的愛”、“白白賜給的愛”更為恰當。天主本身絕對完美,也不會有所更改變動,他不會消長,也不會增損。他完全出於自願的愛,創造了人類,使他們生存,又和他們訂立盟約。天主這樣作,並不是為使自己得到什麼,因為他不需要任何事物。天主這樣作,只為了把他的生命和絕對的美善傳遞給人類。可是天主有個要求,他要人類認真嚴肅、滿懷熱情地渴望天主要賜給的這些恩典。
生為自由的人,卻由於所鑄下的過犯而自絕於天主所賜的愛和恩典,結果受害的不是天主,而是人自己。舊約《約伯傳》寫說:“請你仰視上天,且要靜觀,細看高於你的蒼天。你若犯罪,為他有什麼害處?你若作惡多端,又能加害他什麼?如果你為人正義,為他又有何益?或者他由你手中獲得什麼嗎?你的惡行只能加害與你類似的人,你的正義也只能有益於世人”(約35,5-8)。梵二大公會議說:“罪惡貶抑人性尊嚴,阻止人圓滿發展自身”(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3)。
雖然如此,人類作惡仍舊是得罪天主的行為,給天主帶來一種很神秘的“痛苦”。按照聖經的說法,這種痛苦是辛酸、灰心、失望、嫉妒、憤怒、尤其是同情。無論如何,人犯罪乃是傷害造物主天主對我們顯示的父愛,傷害他對人類恩愛有加的心意。然而,正如若望福音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死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這都是天主主動的作為,聖保祿宗徒也說:“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不再追究他們的過犯”(格後5,19)。可見是天主首先表示他對我們的愛,也是他自己首先為了熱愛我們而受苦。
天主看到人類沉淪,陷入哀痛絕望中,無法自拔,所以動了憐憫的心,主動伸出援助的手,希望人類明智地與他合作,以獲得救恩。耶穌基督心甘情願、自由地接受了天主的救援計畫。若望福音記載耶穌的話說:“子不能由自己作甚麼,他看見父作甚麼,才能作甚麼;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樣作”(若5,19)。聖保祿說:“基督按照天主我們父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棄了自己,為救我們脫離此邪惡的世代”(迦1,4)。所以,耶穌基督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世人。面對敵視,他絲毫沒有畏縮地把自己交在人手中,以承擔世人的罪過,為眾人而死。誠如聖保祿說的:“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弗5,2)。
其實,天主不但毫無後悔地把他唯一的聖子賜給犯罪的人類,讓他死在十字架上,更為了世人的益處而使他的聖子復活,立他為人類的“元首和救主”(宗5,31)。天主讓基督同情人類至死,然後又以復活來光榮他,並藉著聖神的德能使他成為人類重生的根源。聖保祿宗徒又說:“耶穌為了我們的過犯被交付,又為了使我們成義而復活”(羅4,25)。
所以,救贖的奧跡在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整個事件中完成,因為天主聖父大能和仁慈的愛為了人類的得救,在基督身上完美地實現了。聖大額我略教宗說:“比世界上任何事物更強有力的他,卻顯示得無比的軟弱…他為了人類而屈尊就卑,成了人;而我們則因此站在一個貶抑自己在地上的人身上。然而他又重新站立起來,使我們也被提升”。
耶穌復活以後,他因自己所完成的救贖大業而帶來的救恩,藉著他的神和教會的職務,而廣披眾生。於是,人類獲得了新生命,這個生命“出於天主,他曾藉基督使我們與他自己和好,並將這和好的職務賜給了給我們…所以我們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藉著我們來勸勉世人一樣”(格後5,18-20)。
這麼說來,基督信徒接納基督的救援後,也成了傳揚基督的救恩、使他人蒙受救恩的合作者。我們信徒跟隨基督,在基督的恩寵的支持下也擁抱他的十字架,死於自己的自私自利,接受愛的新力量,並把這個力量引入社會和人類大家庭中。
(2480字。江國雄)
*感謝梵蒂岡電台江國雄爵士提供以上講稿分享。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