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愛的朋友們,你到過世界各地的教堂嗎?
位於天主教教廷所在的梵蒂岡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不朽的紀念碑---聖伯多祿大教堂;在德國境內之科隆主教堂有古典高雅精緻取向的點哥德式建築之盛譽。
在台灣,從北到南,有許多天主堂為美麗寶島的歷史默默耕耘,台北新生南路上的聖家堂充滿別俱西班牙色彩的玻璃,獲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的羅厝天主教堂,是台灣中部天主教的大本營,羅厝村自清朝、日據時代、光復,直到現在,是彰化地區最早接受基督福音的村落。
座落於高雄臨近愛河 獲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一名的玫瑰聖母聖殿,及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背依大武山的「萬金聖母殿」則是依西班牙古堡式建築鳩工建造,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之文化遺產的朝聖聖地。
教會ekklesia一詞是來自希臘語,他的原意是「喚出」與「召集」的意思。
我們常用英文與德文的教會用字「Church」、「Kirche」,則是「屬於主的會眾」。
在全能的天主對於我們人類圓滿的生命計畫裡,是藉由聖子耶穌的降生成人救贖世界,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聖架上傾流的寶血為祭獻,死而復活的奧跡為所有的人帶來無限的新希望。
耶穌基督召選了十二個門徒,立伯多祿為使徒之長,與當時接受福音的信徒們共同組成了團體,即是最初的教會。所以我們說,羅馬(梵蒂岡)天主教是源自耶穌基督的正宗。瑪竇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對聖伯多祿說的這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
伯多祿於瑪竇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亞拉美語﹐稱為「刻法」(Cepha)﹐正是磐石的意思﹐因而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教宗,一直承襲至現在。而伯多祿的繼承者們,就是被稱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領袖。
現今繼承舊約時代的以色列選民,凡加入主的教會的人就成為祂奧體中的肢體,並參與祂死而復活的奧跡。教會存在於地方團體之中,並且在禮儀的聚會中實現。
所以又有「教會」、「禮儀的集會」、「地方教會」、「普世信友團體」之說。地方教會是指天主教在一個國家、文化、地區中紮根的教會,有其恭敬上主的特色,但與普世教會息息相連,而不分離隔絶。
天主的教會具備有形可見的組織,也同時具有無形可見的神恩。這個含有聖統組織的社團,是人間的教會,又是富有天上神恩的教會。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聖神是教會的靈魂,教會本身就是「使人得救的聖事」。我信聖而公教會,當我們願意這樣宣認的同時,意涵著這個愛我們的團體是「上主的家」,是「我們共同的家」。教會透過有形可見的各種聖事,傳遞給我們天主無形偉大的神聖作為與愛。
我們需要教會,猶如蜜蜂需要蜂巢。教會並不是一個慈善團體,或是共同興趣的聚集地,不單單是青年或老人聚集的中心。教會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不論男女老少、不管高矮胖瘦、不計算富有或貧窮,只因著滿全天主對人類愛的計畫,將對天主聖三有同一信仰,共同建立的團體。天主期待我們聚集成為一家人,相互扶持重視這同為一個身體的肢體,並遵行愛的誡命追求永遠的福樂。所以我們願意用不同的角度與方式,和你分享教會與我們密切的關係。
有人說,「教會是羊棧」。
在畜牧發達的耶穌時代,羊棧通常只有一個羊門,牧人與群羊需要經過那門得以安全憩息。聖經上記載著,主說:「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著草場。」【若望10,9】耶穌是善牧,耶穌就是那門,經過祂我們便如同羊群返家,得到安全與愛,獲得生命與保障。我們是羊群,在我們的一生中,會由不同的牧人管理與照顧,但耶穌始終是眾牧人的首領,在十字架上,祂曾為我們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教宗就是這時代全球天主教會的牧者代表。
有人說:「教會是莊田。」
如同園丁在他的農場上栽植葡萄園,經由細心專注的澆灌,生命的養分可透過枝條源源不斷地供給,於是枝子結出果實。我們與基督與教會就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主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若望15,1】是的,創造美麗世界的天父是我們的園丁,而救贖世人的耶穌是葡萄樹。所以耶穌又教導我們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若望15,5】
「教會是天主的建築物。」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瑪竇21,42】教會就是建立在這基石,而我們每一位都是每一個宗徒 都是天主眼中「教會的活石」!在主的殿宇裡,聖神也住在我們內。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格前6.19】
「教會是我們的母親。」
教會是一個聖潔無玷的母親。厄弗所書記載,教會怎樣服從基督,也提及如同基督愛了教會,為教會捨棄了自己,以水洗,藉言語,來潔淨她,聖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為一個光耀的教會,沒有瑕疵,沒有皺紋,或其他類似的缺陷;而使她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在教會裡,我們獲得生命與養育。像母親之愛,天主的大能透過最真實的親情,在教會中彰顯他的無限恩慈。
教會的聖化是聖神的工程,在五旬節,以耶穌的名字派遣聖神來到人間。天主藉著聖神聖化教會。耶穌親自教導我們藉由宣講,傳遞愛的訊息,向萬民傳播喜訊,一起用心使身邊的人成為門徒,追隨耶穌。所以天主聖神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加強我們與主的關係,透過各種神恩在我們的生活中建立愛的國度,有赦罪、治病的各種神恩為彰顯基督之愛,為建設並督導教會成長。
教會是奧跡,她在歷史中成形,同時又超越歷史。當我們以「信德的眼光」察覺,可以發現教會是精神的、帶有屬神生命的實體。我們生活在這個可見的教會,他是一群屬神的會眾相愛共處的樂園。是一個充滿信德、望德、愛德的團體。
教會也是精神的教會。同時具有人性也具有天主性,她讓我們體認現世的事應從屬於我們所邁向的未來聖城。讓世人由教會看見天主與人類親密的結合,為福傳與救贖人靈。教會的普世救恩的「有形標記」。「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若望3,5】我們願意告訴大家,教會是天主子民;教會是基督的奧體;教會是聖神宮殿。
在生活中,您是否意識到自己與基督是一體的?與教會為一體?
當你的生命碰觸到重大的創傷與痛苦挑戰時,教會是你可以尋找依靠與求助的地方,因為教會是你我生命最佳的避風港灣,在這裡,有度奉獻生活的司鐸與修道生涯的修女等候著你,有教會內愛你的兄弟姊妹,隨時隨地敞開手臂願意給你支持與關懷。不要懷疑,當生命走到抉擇與磨難的轉彎,教會是值得你信賴依靠的所在。
在教會裡有昔在、今在、永在的耶穌基督為你加油,給予「永不再渴」的生命之糧。當我們逐漸長成,透過主的愛越來越茁壯,因此我們願意將這信仰的美好與你分享,是耶穌使我們彼此發光,藉著愛與智慧的聖神陪伴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結實累累。我們也邀請天主聖神幫助我們,透過網際網路世界,從這一刻,將我們生活的天主與你相連,因為在主內可以成就一切事,當你我與主更契合時,聖神就可以發揮愛火。哪裡有天主聖神,教會就在哪裡!讓我們一起活出基督之愛,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了我們。
「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望15,12】
我信聖而公教會,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位於天主教教廷所在的梵蒂岡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不朽的紀念碑---聖伯多祿大教堂;在德國境內之科隆主教堂有古典高雅精緻取向的點哥德式建築之盛譽。
在台灣,從北到南,有許多天主堂為美麗寶島的歷史默默耕耘,台北新生南路上的聖家堂充滿別俱西班牙色彩的玻璃,獲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的羅厝天主教堂,是台灣中部天主教的大本營,羅厝村自清朝、日據時代、光復,直到現在,是彰化地區最早接受基督福音的村落。
座落於高雄臨近愛河 獲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一名的玫瑰聖母聖殿,及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背依大武山的「萬金聖母殿」則是依西班牙古堡式建築鳩工建造,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之文化遺產的朝聖聖地。
教會ekklesia一詞是來自希臘語,他的原意是「喚出」與「召集」的意思。
我們常用英文與德文的教會用字「Church」、「Kirche」,則是「屬於主的會眾」。
在全能的天主對於我們人類圓滿的生命計畫裡,是藉由聖子耶穌的降生成人救贖世界,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聖架上傾流的寶血為祭獻,死而復活的奧跡為所有的人帶來無限的新希望。
耶穌基督召選了十二個門徒,立伯多祿為使徒之長,與當時接受福音的信徒們共同組成了團體,即是最初的教會。所以我們說,羅馬(梵蒂岡)天主教是源自耶穌基督的正宗。瑪竇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對聖伯多祿說的這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
伯多祿於瑪竇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亞拉美語﹐稱為「刻法」(Cepha)﹐正是磐石的意思﹐因而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教宗,一直承襲至現在。而伯多祿的繼承者們,就是被稱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領袖。
現今繼承舊約時代的以色列選民,凡加入主的教會的人就成為祂奧體中的肢體,並參與祂死而復活的奧跡。教會存在於地方團體之中,並且在禮儀的聚會中實現。
所以又有「教會」、「禮儀的集會」、「地方教會」、「普世信友團體」之說。地方教會是指天主教在一個國家、文化、地區中紮根的教會,有其恭敬上主的特色,但與普世教會息息相連,而不分離隔絶。
天主的教會具備有形可見的組織,也同時具有無形可見的神恩。這個含有聖統組織的社團,是人間的教會,又是富有天上神恩的教會。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聖神是教會的靈魂,教會本身就是「使人得救的聖事」。我信聖而公教會,當我們願意這樣宣認的同時,意涵著這個愛我們的團體是「上主的家」,是「我們共同的家」。教會透過有形可見的各種聖事,傳遞給我們天主無形偉大的神聖作為與愛。
我們需要教會,猶如蜜蜂需要蜂巢。教會並不是一個慈善團體,或是共同興趣的聚集地,不單單是青年或老人聚集的中心。教會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不論男女老少、不管高矮胖瘦、不計算富有或貧窮,只因著滿全天主對人類愛的計畫,將對天主聖三有同一信仰,共同建立的團體。天主期待我們聚集成為一家人,相互扶持重視這同為一個身體的肢體,並遵行愛的誡命追求永遠的福樂。所以我們願意用不同的角度與方式,和你分享教會與我們密切的關係。
有人說,「教會是羊棧」。
在畜牧發達的耶穌時代,羊棧通常只有一個羊門,牧人與群羊需要經過那門得以安全憩息。聖經上記載著,主說:「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著草場。」【若望10,9】耶穌是善牧,耶穌就是那門,經過祂我們便如同羊群返家,得到安全與愛,獲得生命與保障。我們是羊群,在我們的一生中,會由不同的牧人管理與照顧,但耶穌始終是眾牧人的首領,在十字架上,祂曾為我們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教宗就是這時代全球天主教會的牧者代表。
有人說:「教會是莊田。」
如同園丁在他的農場上栽植葡萄園,經由細心專注的澆灌,生命的養分可透過枝條源源不斷地供給,於是枝子結出果實。我們與基督與教會就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主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若望15,1】是的,創造美麗世界的天父是我們的園丁,而救贖世人的耶穌是葡萄樹。所以耶穌又教導我們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若望15,5】
「教會是天主的建築物。」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瑪竇21,42】教會就是建立在這基石,而我們每一位都是每一個宗徒 都是天主眼中「教會的活石」!在主的殿宇裡,聖神也住在我們內。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格前6.19】
「教會是我們的母親。」
教會是一個聖潔無玷的母親。厄弗所書記載,教會怎樣服從基督,也提及如同基督愛了教會,為教會捨棄了自己,以水洗,藉言語,來潔淨她,聖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為一個光耀的教會,沒有瑕疵,沒有皺紋,或其他類似的缺陷;而使她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在教會裡,我們獲得生命與養育。像母親之愛,天主的大能透過最真實的親情,在教會中彰顯他的無限恩慈。
教會的聖化是聖神的工程,在五旬節,以耶穌的名字派遣聖神來到人間。天主藉著聖神聖化教會。耶穌親自教導我們藉由宣講,傳遞愛的訊息,向萬民傳播喜訊,一起用心使身邊的人成為門徒,追隨耶穌。所以天主聖神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加強我們與主的關係,透過各種神恩在我們的生活中建立愛的國度,有赦罪、治病的各種神恩為彰顯基督之愛,為建設並督導教會成長。
教會是奧跡,她在歷史中成形,同時又超越歷史。當我們以「信德的眼光」察覺,可以發現教會是精神的、帶有屬神生命的實體。我們生活在這個可見的教會,他是一群屬神的會眾相愛共處的樂園。是一個充滿信德、望德、愛德的團體。
教會也是精神的教會。同時具有人性也具有天主性,她讓我們體認現世的事應從屬於我們所邁向的未來聖城。讓世人由教會看見天主與人類親密的結合,為福傳與救贖人靈。教會的普世救恩的「有形標記」。「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若望3,5】我們願意告訴大家,教會是天主子民;教會是基督的奧體;教會是聖神宮殿。
在生活中,您是否意識到自己與基督是一體的?與教會為一體?
當你的生命碰觸到重大的創傷與痛苦挑戰時,教會是你可以尋找依靠與求助的地方,因為教會是你我生命最佳的避風港灣,在這裡,有度奉獻生活的司鐸與修道生涯的修女等候著你,有教會內愛你的兄弟姊妹,隨時隨地敞開手臂願意給你支持與關懷。不要懷疑,當生命走到抉擇與磨難的轉彎,教會是值得你信賴依靠的所在。
在教會裡有昔在、今在、永在的耶穌基督為你加油,給予「永不再渴」的生命之糧。當我們逐漸長成,透過主的愛越來越茁壯,因此我們願意將這信仰的美好與你分享,是耶穌使我們彼此發光,藉著愛與智慧的聖神陪伴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結實累累。我們也邀請天主聖神幫助我們,透過網際網路世界,從這一刻,將我們生活的天主與你相連,因為在主內可以成就一切事,當你我與主更契合時,聖神就可以發揮愛火。哪裡有天主聖神,教會就在哪裡!讓我們一起活出基督之愛,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了我們。
「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望15,12】
我信聖而公教會,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本文版權為天主教台中教區信仰培育組所有,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並勿任意更改內容。
全站熱搜